不撓不屈
成語拼音
- bù náo bù qū
不撓不屈成語解釋
- 比喻在壓力和麪前不屈服,表現十分頑強。
典故出處
- 清·陳天華《論中國宜改創民主政體》吾民族以不撓不屈之氣概,與外族戰,與土番戰,與寒暑戰,卒能斬荊披棘。”
成語典故
- 不撓不屈,爲真理鬥到盡頭!★郭沫若《屈原》第一幕
成語造句
- 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革命志士始終堅守信仰,不撓不屈,展現出了無比堅定的意志和英勇無畏的精神。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英雄人物展現出了不撓不屈的精神。
在明朝末年,局勢動盪不安。有一位名叫孫傳庭的將領,他面臨着嚴峻的挑戰和困境。當時,農民起義軍風起雲涌,國家陷入了混亂之中。
孫傳庭被委以重任,去鎮壓起義軍。他所率領的軍隊在一開始就遭遇了重重困難,兵力不足,糧草匱乏。然而,孫傳庭並沒有因此而退縮。他積極招募士兵,訓練軍隊,努力提升戰鬥力。
在與起義軍的戰鬥中,孫傳庭多次遭遇失敗,但他始終不撓不屈。每一次失敗後,他都會認真總結經驗教訓,重新調整戰略戰術。他堅信,只要自己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夠戰勝敵人。
有一次,孫傳庭的軍隊陷入了敵人的包圍之中,形勢十分危急。許多士兵都開始感到絕望,但孫傳庭卻毫不畏懼。他鼓舞士兵們的士氣,帶領他們奮勇殺敵,最終成功突圍。
儘管困難重重,但孫傳庭憑藉着不撓不屈的精神,一次次地在戰場上取得勝利。他的事蹟激勵了無數人,成爲了那個時代的英雄。
正如《後漢書·王霸傳》中所記載的:“潁川從我者皆逝,而子獨留,努力!疾風知勁草。”孫傳庭就如同那在疾風中依然堅韌不拔的勁草,無論遭遇多大的風雨,都能頑強地挺立。他的不撓不屈,爲國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也在歷史的畫卷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種不撓不屈的精神,不僅僅在古代有着重要的意義,在當今社會依然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傳承。無論面對生活中的何種困難和挑戰,我們都應該像孫傳庭一樣,堅定信念,勇往直前,永不屈服。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成功,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不撓不屈-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