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成語拼音

bù qiú yǒu gōng,dàn qiú wú guò

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成語解釋

不要求立功,只希望沒有錯誤。

典故出處

《晚清文學叢鈔·中國現在記》第二回總而言之,一句話,現在的情形,我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面對這項艱鉅的任務時,他採取了保守的策略,抱着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最終也沒能取得出色的成果。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官員名叫李庸。他身處一個相對安穩的時期,但也正因如此,他漸漸養成了一種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 李庸出身世家,憑藉着家族的背景順利進入仕途。起初,他也有着一腔抱負,想要做出一番事業,爲百姓謀福祉。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他看到周圍一些官員因積極進取卻不小心犯錯而受到責罰,甚至丟官罷職。這讓他心中產生了恐懼,害怕自己也會遭遇同樣的下場。 一次,地方上發生了旱災,百姓們生活受到嚴重影響,急需官府採取措施緩解災情。其他官員都積極建言獻策,提出各種解決辦法。而李庸卻猶豫不決,既怕自己提出的方案不夠完善會被上司怪罪,又擔心實施過程中出現問題擔責任。於是,他選擇沉默,只是按照上司的指示行事,從不主動提出任何創新或有建設性的意見。 又有一回,朝廷下令整治當地的治安問題。這本來是一個改善民生、樹立政績的好機會,可李庸卻只是敷衍了事地執行命令,沒有真正用心去想辦法解決根源性的問題。他心想,只要表面上完成了任務,不出差錯就行,至於是否真正解決了問題,那不是他首要考慮的。 久而久之,李庸這種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行事風格在官場中傳開了。百姓們對他的不作爲感到失望和不滿,可他卻不以爲意,依舊我行我素。他時常拿歷史上一些因功高震主而遭致災禍的例子來爲自己辯解,認爲自己這樣做是明哲保身。 然而,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時代總是在不斷變化。新的官員上任後,積極進取,勇於擔當,爲百姓做了許多實事。相比之下,李庸的不作爲就顯得格外突出。最終,他的行爲被上司察覺,受到了嚴厲的斥責和懲處。 李庸的故事成爲了一個教訓,警示着後人不能只追求無過而放棄了進取和擔當。真正有作爲的人,應該勇於面對挑戰,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正如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只有不斷努力,敢於突破,才能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自己的足跡,而不是如李庸一般,成爲一個被人詬病的反面例子。

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成語圖片

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