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仁不義
成語拼音
- bù rén bù yì
不仁不義成語解釋
- 仁仁愛;義道義。不講仁德,不講道義。形容品性卑劣、殘忍。
典故出處
- 宋·朱熹《朱子語類·大學三》害人與穿窬,因爲不仁不義。”
成語典故
- 窺若輩之倒行逆施,是直欲陷吾元首於不仁不義之中。★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四十五回
成語造句
- 他對待朋友的那種行爲,簡直令人不恥,完全是不仁不義之舉。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諸侯國名爲衛國。衛國的國君衛莊公在位時,娶了齊國的女子莊姜爲夫人。莊姜容貌美麗,氣質高雅,但卻沒有子嗣。
後來,衛莊公又娶了陳國的女子厲嬀,厲嬀爲他生下了孝伯,但孝伯很早就去世了。厲嬀的陪嫁妹妹戴嬀生下了公子完,莊姜便將公子完收爲自己的養子。
衛莊公還有一個寵妾,生下了公子州籲。公子州籲自幼好武,性格殘忍兇暴。衛莊公對他過分溺愛,從不加以管教。
大夫石碏看到這種情況,憂心忡忡。他多次勸諫衛莊公要好好教導公子州籲,不能任由他胡作非爲,否則將來會給衛國帶來災難。但衛莊公根本不聽石碏的勸告。
時光荏苒,衛莊公去世後,公子完繼位成爲衛桓公。公子州籲更加肆無忌憚,他糾集了一些同樣不仁不義的人,妄圖奪取衛國的政權。
終於,在一次機會中,公子州籲發動政變,殺害了衛桓公,自己當上了衛國的國君。他的所作所爲引起了衛國百姓的極大憤慨和不滿。
石碏雖然年事已高,但他決心爲衛國除掉這個禍根。他聯合陳國,設計將公子州籲誘騙到陳國並將其擒獲。最終,公子州籲被處死,衛國才恢復了平靜。
公子州籲的行爲就是典型的不仁不義,他爲了自己的私慾,不顧親情和道義,殺害自己的兄長,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而石碏的正義之舉,也展現了他對國家和人民的忠誠與擔當。這個故事也讓後人深刻地認識到,不仁不義之人終將受到歷史的審判,而正義和道德的力量是不可戰勝的。在歷史的長河中,類似公子州籲這樣不仁不義的事例屢見不鮮,但也正是這些反面教材,讓人們更加珍惜和維護仁義道德的價值,努力追求一個公平、正義、和諧的社會。
不仁不義-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