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腆之儀
成語拼音
- bù tiǎn zhī yí
不腆之儀成語解釋
- 腆豐厚;儀禮物。不豐厚的禮物。舊時送禮的謙辭。
典故出處
-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寡君聞吾子將步師出於敝邑,敢犒從者。不腆敝邑,爲從者之淹,居則具一日之積,行則備一夕之衛。”
成語典故
- 不腆之儀,預以犒從者。★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六十九回
成語造句
- 他來拜訪時,送上一份薄禮,稱這只是不腆之儀,希望您不要嫌棄。
成語故事
- 春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經常互相往來。
有一次,晉國的大夫荀吳率領軍隊攻打鮮虞這個小國。鮮虞國勢弱小,難以抵擋晉國的大軍,於是鮮虞的國君決定向晉國求和。爲了表示誠意,鮮虞國君準備了一份禮物。
當鮮虞國君派使者帶着禮物來到晉國軍營時,荀吳看到禮物並不豐厚,只是一些普通的物品,但他明白這是鮮虞國君在艱難處境下所能拿出的最大誠意了。使者恭敬地對荀吳說:“這是我們國君獻上的不腆之儀,希望能表達我們對晉國的敬意和求和的誠意。”
荀吳看着這些禮物,心中有所觸動。他深知戰爭會給兩國人民都帶來巨大的痛苦和損失,而且鮮虞國君在這種艱難時刻能主動求和並送上禮物,顯示出了一定的誠意。經過深思熟慮,荀吳決定接受鮮虞的求和。
他對使者說:“你們國君的心意我收下了,我也理解你們的處境。既然如此,我願意停止戰爭,兩國從此和睦相處。”使者聽後大喜過望,連連道謝。就這樣,因爲鮮虞國君的不腆之儀,一場戰爭得以避免,兩國百姓也避免了戰火的蹂躪。
這個故事體現了在特定情況下,即使是微薄的禮物和誠意,也可能產生重要的影響和作用。就如同《禮記·曲禮下》中所記載的:“凡摯,天子鬯,諸侯圭,卿羔,大夫雁,士雉,庶人之摯匹。”禮物的價值並不在於其本身的貴重與否,而在於其中所包含的心意和意義。不腆之儀,雖不豐厚,但在恰當的時機和情境下,卻能發揮出意想不到的效果,爲和平與友好奠定基礎。在人際交往中,我們也不應過分看重禮物的物質價值,而應更注重其中所傳遞的情感和態度。
不腆之儀-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