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晚成
成語拼音
- dà qì wǎn chéng
大器晚成成語解釋
- 大器:比喻大才。指能擔當重任的人物要經過長期的鍛鍊,所以成就較晚。也用做對長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話。
典故出處
- 《老子》四十二章:“大方無隅,大器晚成。”
成語典故
- 袁紹身邊的一位門客,名叫崔琰,他從小喜習武藝,到了23歲纔開始讀《論語》、《韓詩》,求師學習。 由於他刻苦努力,學問也逐漸多起來。當時袁紹的士兵非常殘暴,掘開墳墓將屍骨暴露出來。崔琰勸說袁紹不要這樣做,袁紹認爲他說得對,封他爲騎都尉。後來,崔琰跟隨曹操,爲曹操出了不少主意。 在他作尚書時,曹操想立曹植爲嗣子,而崔琰反對,他說:“自古以來的規矩是立長子,怎麼能立曹植呢?”曹植是崔琰的侄女婿,儘管是親屬他也不偏袒,曹操十分佩服他的公正,崔琰有個堂弟叫崔林,年輕時既無成就也無名望,親戚朋友都看不起他,可是崔琰卻很器重他,崔琰常對人說:“才能大的人需要長時間才能成器,崔林將來一定會成大器。”後來,崔林果然當上了翼州主簿、御史中丞,還在魏文帝手下任過司空。
成語造句
- 他一直默默努力,不斷積累經驗和提升自己,雖然年輕時並不出衆,但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價值,可謂是大器晚成。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這樣一個人,他的經歷完美地詮釋了“大器晚成”這個成語。
這個人叫姜子牙,又名姜尚。他年輕時懷才不遇,生活困頓,爲了生計,他做過屠夫,也賣過酒。雖然日子過得艱難,但他始終沒有放棄自己對治國安邦之道的鑽研和追求。
時光荏苒,姜子牙在平淡的歲月中慢慢老去,但他心中的志向卻從未磨滅。終於,在他七十二歲那年,命運的轉機出現了。西伯侯姬昌,也就是後來的周文王,在外出狩獵前占卜,卦辭說他此次將會得到一位輔佐他成就霸業的大賢。結果,姬昌在渭水之濱遇到了正在垂釣的姜子牙。
姜子牙釣魚的方式很奇特,他的魚鉤是直的,而且離水面還有三尺高。姬昌見此情景,十分好奇,便上前詢問。姜子牙藉機向姬昌闡述了自己的治國理念和方略,姬昌聽後,大喜過望,認定姜子牙就是他苦苦尋覓的賢才,於是誠懇地邀請他出山相助。
姜子牙欣然應允,從此開始了他輝煌的政治生涯。他輔佐周文王、周武王,出謀劃策,幫助周室迅速崛起。在他的努力下,周的勢力不斷壯大,最終推翻了商朝的統治,建立了周朝。
姜子牙的一生,經歷了漫長的等待和磨礪,直到晚年才得以施展才華,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他的故事成爲了後世人們津津樂道的典範,也讓“大器晚成”這個成語有了更深刻的內涵和意義。
就如孔子所說:“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姜子牙正是用他的實際行動證明了,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即使在晚年也能成就非凡的功業。在歷史的舞臺上,還有許多類似姜子牙這樣的人物,他們在經歷了歲月的沉澱和考驗後,最終綻放出耀眼的光芒。他們讓我們明白,人生的道路或許曲折漫長,但只要不放棄追求,終有一天能夠實現自己的價值,成爲那個“大器晚成”的人。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挫折,也許我們的才華和努力一時得不到認可和回報,但我們不能因此而氣餒。我們要相信,只要我們持之以恆地努力,不斷提升自己,就如同姜子牙一般,終有一天會迎來屬於我們自己的輝煌時刻。“大器晚成”不僅僅是一個成語,更是一種激勵我們勇往直前的力量,讓我們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永不止步。
大器晚成-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