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民害物

成語拼音

cán mín hài wù

殘民害物成語解釋

摧殘百姓,損害財物。

典故出處

宋·辛棄疾《淳熙己亥論盜賊札子》州以趣辦財賦爲急,縣有殘民害物之罪,而吏不敢問。”

成語典故

而上之所用者,莫非殘民害物之人矣。★清·黃宗羲《諸敬槐先生八十壽序》

成語造句

在那動盪的年代,某些官員爲了自身的利益不擇手段,所作所爲簡直就是殘民害物,給百姓帶來了無盡的災難。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曾有這樣一個時期。那時,有一個地方官員,名叫李丙。 李丙本是一個飽讀詩書之人,通過科舉步入仕途,初時也是心懷壯志,想要做出一番功績。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在官場的染缸中漸漸迷失了自我。 李丙所管轄的地區本是一片富饒之地,但他卻爲了滿足自己的私慾,開始濫用職權。他巧立名目,增加各種苛捐雜稅,使得百姓們的生活苦不堪言。許多百姓因爲無法承受沉重的賦稅,不得不背井離鄉,流離失所。 不僅如此,李丙還縱容手下的官吏爲非作歹,他們肆意搜刮民脂民膏,強佔百姓的土地和財產。對於那些敢於反抗的百姓,他們則進行殘酷的打壓和迫害。 在李丙的治理下,原本繁華的地區變得民生凋敝,商業凋零。許多農田因爲無人耕種而荒蕪,曾經熱鬧的集市也變得冷冷清清。百姓們對李丙是敢怒不敢言,只能在私底下暗暗詛咒他。 而李丙卻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所作所爲是多麼的錯誤,他依然沉浸在自己的權力慾望中無法自拔。他爲了修建豪華的府邸,不惜挪用公款,甚至還強徵民夫,讓百姓們無償爲他勞作。 終於,百姓們忍無可忍,他們聯合起來,發起了一場起義。起義軍迅速壯大,他們一路攻城略地,直逼李丙的官署。李丙此時才如夢初醒,但爲時已晚。他想要逃跑,卻被憤怒的百姓們抓住,最終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李丙的行爲正是“殘民害物”的典型寫照,他爲了自己的私利,不惜殘害百姓,破壞社會的安定和繁榮。他的所作所爲不僅遭到了百姓們的唾棄,也在歷史上留下了恥辱的一筆。這個故事也警示着後人,爲官者應當以民爲本,切不可爲了一己之私而做出損害百姓利益的事情,否則必將遭到歷史的審判和人民的唾棄。

殘民害物-成語圖片

殘民害物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