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草收兵
成語拼音
- cǎo cǎo shōu bīng
草草收兵成語解釋
- 馬馬虎虎地就收了兵。比喻工作不負責任,不細緻,不慎重。
典故出處
- 歐陽山《苦鬥》十七張發奎剛佔領了那個地方,要管也管不了許多,正是咱們的人活動的好機會,——你怎麼好意思草草收兵?象一個赤衛隊員麼?”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這場戰鬥本應精心策劃、全力出擊,可沒想到因爲一些意外因素,居然草草收兵,實在令人惋惜。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國家,邊境地區時常受到外敵的侵擾。國王決定派遣一支軍隊前往邊境抵禦敵人,將軍李華奉命出征。
李華帶領着士兵們一路急行,很快就抵達了邊境。他們與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士兵們英勇奮戰,一時之間雙方僵持不下。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軍隊的糧草開始出現短缺的情況。李華心中有些焦急,他擔心糧草不足會影響士兵們的戰鬥力。
就在這時,一名謀士建議李華暫時退兵,先回去補充糧草,然後再做打算。李華有些猶豫,他深知此時退兵可能會讓敵人趁虛而入,但糧草問題確實也很棘手。經過一番思索,李華最終還是決定聽從謀士的建議,下令軍隊撤退。
士兵們雖然有些不情願,但也只能聽從命令,開始撤退。然而,在撤退的過程中,李華沒有做好周全的安排,導致撤退顯得有些混亂。敵人很快就察覺到了他們的動向,趁機發動了攻擊。李華的軍隊頓時陷入了困境,士兵們傷亡慘重。
最終,李華帶領着殘兵敗將草草收兵回到了都城。國王得知此事後,十分憤怒,他嚴厲地斥責了李華,認爲他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就輕易撤退,導致了這次的失敗。李華深感愧疚,他意識到自己的決策過於草率,沒有考慮周全就草草收兵,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此後,李華痛定思痛,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並努力學習兵法和謀略,希望能夠彌補自己的過錯。而“草草收兵”這個成語也流傳了下來,用來形容做事匆忙、草率結束,沒有取得圓滿的結果。在歷史的長河中,這個成語時刻提醒着人們,做任何事情都要深思熟慮,做好充分的準備,不能因爲一時的衝動或疏忽而草率行事,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草草收兵-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