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則爲王,敗則爲賊
成語拼音
- chéng zé wéi wáng,bài zé wéi zéi
成則爲王,敗則爲賊成語解釋
- 舊指在爭奪政權鬥爭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稱帝稱王;失敗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稱爲寇賊‖有成功者權勢在手,無人敢責難,失敗者卻有口難辯的意思。
典故出處
- 明·羅貫中《平妖傳》第三十一回單槍獨馬領三軍,成則爲王,敗則爲賊。”
成語典故
- 他們雖然至今不知道慾壑難填”的古訓,卻很明白成則爲王,敗則爲賊”的成語。★魯迅《南腔北調集·談金聖嘆》
成語造句
- 在那動盪的亂世之中,人們的評判標準往往簡單而殘酷,很多時候實力決定一切,彷彿真應了那句“成則爲王,敗則爲賊”。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無數的人物和事件交織在一起,演繹出了一幕幕成王敗寇的故事。
在秦朝末年,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各方勢力紛紛崛起,試圖爭奪天下。其中有一位名叫項羽的英雄人物,他身材高大,力能扛鼎,擁有着非凡的勇氣和軍事才能。
項羽帶領着他的楚軍,在戰場上屢戰屢勝,威名遠揚。他與劉邦率領的漢軍展開了激烈的角逐。在鴻門宴上,項羽本有機會除掉劉邦這個潛在的威脅,但他卻猶豫不決,最終放走了劉邦。
隨着時間的推移,戰爭的形勢逐漸發生了變化。劉邦在蕭何、張良、韓信等一衆能臣謀士的輔佐下,勢力不斷壯大。而項羽卻因爲一些決策上的失誤和自身的性格缺陷,逐漸陷入了困境。
在垓下之戰中,項羽遭遇了劉邦的重重包圍。四面楚歌響起,項羽的軍隊士氣低落。儘管項羽奮勇殺敵,但最終還是難以挽回敗局。
項羽在絕境中感慨萬千,他意識到自己曾經有無數次機會可以成就霸業,但都因爲種種原因錯過了。如今失敗已成定局,他感覺自己彷彿從英雄變成了賊寇。他無奈地嘆息道:“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最終,項羽選擇了在烏江邊自刎,結束了自己波瀾壯闊的一生。他的故事成爲了歷史上成王敗寇的典型例證。成則爲王,敗則爲賊,在那個動盪的時代,勝利的人可以登上王位,統治天下;而失敗的人則被視爲賊寇,遭到唾棄。
然而,我們不能僅僅以成敗來評判一個人。項羽雖然最終失敗了,但他的英勇和豪情依然被後人傳頌。他的故事提醒着我們,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要善於把握機會,避免犯下致命的錯誤。同時,我們也應該明白,歷史的評判是複雜的,不能簡單地用一個標準來衡量。
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還有許多類似的故事。無數的英雄豪傑在成王敗寇的遊戲中起起落落,他們的命運與歷史的車輪緊密相連。這些故事讓我們深刻地認識到,人生的道路充滿了變數和挑戰,只有不斷努力,勇於面對失敗,才能在歷史的舞臺上留下自己的足跡。
成則爲王,敗則爲賊-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