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疑觀望

成語拼音

chí yí guān wàng

遲疑觀望成語解釋

指猶豫等待,不作決定。

典故出處

清·李漁《比目魚·肥遁》相公,俞旨既下,就該速速抽身,爲什麼還要遲疑觀望?”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面對困難的抉擇,他始終猶豫不決,遲疑觀望,結果錯失了很多良機。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正處於動盪不安的時期。國內局勢複雜多變,各方勢力紛爭不斷。 在這個國家的朝堂之上,有一位大臣名爲李昊。當國家面臨一項重大決策時,李昊的表現卻顯得遲疑觀望。當時,鄰國對本國虎視眈眈,不斷進行軍事挑釁,國家必須迅速做出應對之策,是戰是和,急需一個明確的決定。 其他大臣們紛紛各抒己見,有的堅決主戰,主張以強硬的姿態對抗鄰國的挑釁,他們引經據典,列舉歷史上那些通過勇敢戰鬥保衛國家的事例,如昔日的英雄豪傑如何在危難之際挺身而出,力挽狂瀾。而另一些大臣則主張和談,認爲戰爭會給百姓帶來巨大的痛苦和災難,他們以歷史上的和平協議帶來的長久安寧爲例。 然而,李昊卻在一旁猶豫不決。他既擔心戰爭會帶來巨大的損失和破壞,又害怕和談會讓國家失去尊嚴和利益。他不停地思考,卻始終無法做出決定。他在朝堂上時而傾向主戰派,時而又覺得和談派有道理,始終遲疑觀望,不能堅定地站在某一邊。 隨着時間的推移,鄰國見這個國家遲遲沒有明確的行動,誤以爲是軟弱可欺,於是更加放肆地進行侵略。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怨聲載道。 最終,國王對李昊的遲疑觀望極爲不滿,嚴厲地斥責了他。李昊這才如夢初醒,意識到自己的猶豫不決給國家帶來了多麼嚴重的後果。可是,此時已經錯失了最佳的應對時機。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重要抉擇時,遲疑觀望往往會導致錯失良機,甚至帶來嚴重的後果。我們應該果斷地做出決策,勇於承擔責任,而不是像李昊一樣,在關鍵時刻猶豫不決,最終讓國家和人民陷入困境。正如歷史上那些果斷決策的英雄人物,他們能夠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爲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勇敢拼搏,才成就了偉大的事業。我們要以史爲鑑,避免重蹈遲疑觀望的覆轍。

遲疑觀望-成語圖片

遲疑觀望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