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之計
成語拼音
- chí jiǔ zhī jì
持久之計成語解釋
- 持久持之以久,即長久。長久的打算或謀略。
典故出處
- 《三國志·蜀志·法正傳》上可以傾覆寇敵,尊獎王室,中可以蠶食雍、涼,廣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爲持久之計。”
成語典故
- 君懸軍深入,而置陳逼水,此乃持久之計,非欲速戰者也。★《資治通鑑·晉孝武帝太元八年》
成語造句
- 面對當前的困難,我們需要制定一個周全有效的方案,而不是隻追求眼前利益,要有長遠眼光,尋找持久之計。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名爲安國。安國地處中原,四周列強環繞,形勢十分複雜。
當時,安國的國王是一位有遠見卓識的君主,他深知國家要想長治久安,必須要有一個長久的策略。他召集了國內的大臣們,共同商議安國的未來發展之路。
其中一位大臣進言道:“陛下,如今我們四周強敵環伺,不能只圖一時之安穩,而應着眼於長遠,制定一個持久之計。比如,我們可以大力發展農業,讓百姓衣食無憂,這樣國家才能根基穩固。”國王聽後微微點頭。
另一位大臣接着說:“陛下,軍事力量也不可忽視。我們需要加強軍隊的訓練和裝備,這樣才能在關鍵時刻抵禦外敵的入侵。同時,也可以通過與其他國家建立友好的關係,來互相制衡,爲我們爭取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國王深以爲然,開始逐步實施這些策略。
在農業方面,國王下令開墾更多的荒地,興修水利,鼓勵百姓勤勞耕種。經過多年的努力,安國的糧食產量大幅增加,百姓生活富足。在軍事上,國王選拔優秀的將領,嚴格訓練士兵,並且不斷更新武器裝備。
與此同時,國王還積極開展外交活動,與周邊一些國家簽訂了和平協議,互相通商往來。在這個過程中,安國的國力逐漸增強。
然而,好景不長,周邊的一個強國看到安國日益強盛,心生嫉妒和恐懼,於是聯合其他國家對安國發動了戰爭。安國的百姓和士兵們在國王的帶領下,奮起抵抗。
儘管敵衆我寡,但由於安國之前實施的持久之計,國家根基深厚,百姓們團結一致,軍隊也訓練有素。經過一場場艱苦的戰鬥,安國最終成功擊退了敵人的進攻,保衛了自己的國家。
這場戰爭之後,安國更加堅定地推行之前的策略,國家也變得越來越繁榮昌盛。多年後,安國成爲了一個強大而穩定的國家,百姓們安居樂業,享受着和平與幸福。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複雜的局勢和挑戰時,我們必須要有長遠的眼光和謀劃,制定出一個持久之計。只有這樣,才能在風雲變幻的世界中站穩腳跟,實現國家和個人的可持續發展。就像安國一樣,通過一系列長遠的策略和努力,最終實現了長治久安和繁榮富強。
持久之計-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