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平之論

成語拼音

chí píng zhī lùn

持平之論成語解釋

持平主持公道,沒有偏向。指公正的意見。也指折中、調和的話。

典故出處

《漢書·杜延年傳》延年論議持平。”

成語典故

此乃做書人持平之論;若是一概抹殺,便不成爲恕道了。★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四回

成語造句

對於這件事,我們需要客觀分析,不能人云亦云,而應該秉持持平之論,綜合各方因素來做出判斷。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名叫星耀國。這個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安居樂業。 在星耀國的朝堂之上,有兩位大臣,分別是李大人和王大人。李大人爲人正直,善於思考,凡事都能以客觀公正的態度去看待和分析;而王大人則有些心胸狹隘,常常帶着偏見看待問題。 有一次,星耀國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情。鄰國派使者前來,提出了一些苛刻的條件,希望能與星耀國達成某項協議。朝堂上衆大臣們對此議論紛紛,各抒己見。王大人第一個站出來,他慷慨激昂地說道:“鄰國如此無禮,我們應當堅決拒絕他們的要求,並且立刻備戰,以防他們的侵犯。”許多大臣聽了王大人的話,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然而,這時候李大人卻站出來說道:“且慢,王大人的觀點雖然有一定道理,但是我們也不能如此草率地做出決定。我們需要全面地分析利弊,不能只看到眼前的情況。鄰國提出這些條件,也許有他們的苦衷和考慮。我們應該先嚐試通過和平談判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而不是輕易地就走向戰爭。” 李大人的這番話引起了一些大臣的思考,但是也有不少人覺得他太過軟弱。王大人更是冷笑道:“哼,李大人這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我們星耀國國力強盛,何必懼怕鄰國。” 李大人並沒有因爲他人的反對而退縮,他繼續闡述着自己的觀點:“我們不能被情緒左右,而要以持平之論來看待這件事情。戰爭會給兩國人民帶來巨大的痛苦和損失,不到萬不得已,我們不應該輕易發動戰爭。我們應該以和平、理性的方式來解決爭端,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最終,國王經過深思熟慮,決定採納李大人的建議,先派遣使者與鄰國進行和平談判。經過艱苦的談判,雙方終於達成了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協議,避免了一場可能的戰爭。 事後,國王對李大人的智慧和公正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他對衆人說:“李大人在這件事情上能夠不偏不倚,以持平之論來分析問題,爲國家和人民避免了一場災難。我們都應該向他學習,在處理事情時保持客觀和公正。” 從此,李大人在星耀國的威望越來越高,而他所倡導的以持平之論看待問題的理念也深入人心,成爲了星耀國官員們處理事務的重要準則。這個故事也一直流傳下來,提醒着後人在面對問題時要保持客觀、公正的態度,避免被偏見和情緒所左右。

持平之論-成語圖片

持平之論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