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官,只怕管
成語拼音
- bù pà guān,zhǐ pà guǎn
不怕官,只怕管成語解釋
- 指直接管的人要比官更有權威。也指在人管轄之下,一切只能聽命於他。
典故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回:“他今日發跡,做得殿帥府太尉,正待要報仇,我不想正屬他管!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俺如何與他爭得? ”
成語典故
- 宋朝時期,東京80萬禁軍拳棒教頭王進的父親王升曾經棒打小流氓高俅。10年後王升去世,高俅愛踢球受到宋徽宗的賞識,官至殿帥府太尉,直接管轄王進。高俅爲報一棒之仇命人把王進抓來打一頓。王進不怕官、只怕管,於是連夜攜全家逃走。
成語造句
- 在社會中,有時候確實存在這樣的情況,一些人雖然不怕官,但卻只怕管,因爲直接的管理者往往對他們有着更直接的影響和約束。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生活着一位名叫李三的平民百姓。李三爲人正直,靠着自己的辛勤勞作維持生計。
一天,鎮上來了一位新的官員,名叫王大人。這位王大人看起來儀表堂堂,剛上任時也信誓旦旦要爲百姓謀福祉。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王大人卻漸漸顯露出了貪婪和專橫的本性。
李三的鄰居張大爺,家中有幾畝薄田,一直本本分分地種地。但王大人卻無端地找張大爺的麻煩,以各種理由加收賦稅。張大爺無奈,只能忍氣吞聲,四處借錢來交這不合理的稅款。李三得知此事後,非常氣憤,他決定要去爲張大爺討個說法。
李三來到官府,鼓起勇氣向王大人陳述張大爺的遭遇。王大人卻勃然大怒,斥責李三多管閒事。李三據理力爭,然而王大人根本不聽,還揚言要懲罰李三。李三這才意識到,這位王大人根本不是他表面看起來的那樣公正廉潔。
儘管李三不怕王大人這個官,但他卻不得不害怕王大人手中的權力,因爲王大人可以利用手中的權力隨意欺壓百姓。從那以後,李三深知自己無法與王大人正面抗衡,只能小心翼翼地生活,儘量避免再惹上麻煩。
在這個小鎮上,像李三這樣的百姓還有很多,他們雖然心中對王大人的所作所爲充滿了不滿,但在“只怕管”的無奈之下,只能選擇默默忍受。
而王大人在權力的慾望中越陷越深,他的行爲變得越來越肆無忌憚。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
然而,善惡終有報。王大人的種種惡行最終還是被上級官員得知,經過調查覈實後,王大人被革職查辦,受到了應有的懲罰。百姓們得知這個消息後,無不拍手稱快。
這個故事深刻地反映了“不怕官,只怕管”這一現象。在封建社會,官員的權力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制約和監督,就會成爲欺壓百姓的工具。而百姓們在面對強權時,往往會因爲害怕受到更嚴重的迫害而選擇忍耐。但歷史也證明,那些濫用權力、爲非作歹的官員最終都不會有好下場,正義也許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我們應當從這樣的故事中吸取教訓,努力構建一個公平、公正、法治的社會,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保障每一個公民的合法權益。
不怕官,只怕管-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