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要領

成語拼音

bù dé yào lǐng

不得要領成語解釋

要:古“腰”字;領:衣領。要領:比喻關鍵。抓不住要領或關鍵。

典故出處

《史記·大宛列傳》:“騫從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領。”

成語典故

漢武帝初即位的時候,從北方匈奴投降過來的人都說,匈奴打敗了月氏(yuezhi),拿月氏王的頭顱骨做成大酒杯,月氏人被趕跑,對匈奴懷着強烈的仇恨。他們想攻打匈奴,但得不到別國的援助。  當時,武帝正想消滅匈奴。聽了這話,想和月氏友好往來。但要到月氏去,必須經過匈奴,於是招募能出使月氏的人。擔任郎官不久的張騫應募出使,被武帝批准。  不幸的是,張騫經過匈奴的時候,還是被抓住,押送到單于那裏。單于把張騫扣留下來,並且對他說:“月氏在我們的西北,你們漢人怎麼能出使到那裏去?如果我們要出使到越國去,你們能讓我們去嗎?”  就這樣,張騫被匈奴扣留了十多年。匈奴給了他妻室,使他有了兒子,但張騫始終保存了漢朝交給他的使節。  後來,匈奴放鬆了對張騫的監視。於是,他與隨從們一起逃走,朝月氏方向前進。他們走了幾十天,來到了大宛國。大宛的國王聽說漢朝十分富足,想和漢朝往來,只是未能如願;見張騫後非常高興,問他打算到哪裏去。張騫回答說:“我奉漢朝之命出使去月氏,被匈奴人封鎖了交通,如今從匈奴逃到這裏。希望大王能派人給我帶路,送我到月氏去。如果能到那裏,將來回到漢朝,漢朝將贈送給你們無數財物。”大宛的國王聽從張騫的話,爲他派出嚮導和翻譯,一直送到了康居國,康居國又派人送他到了月氏。原來,月氏遭到匈奴人的攻擊,國王被殺,大部分人西遷到了這裏,稱爲大月氏。現在國人已立被殺國王的太子爲國王,統治着早先就存在的大夏國而定居了下來。那裏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沒有外來的侵略,他們只想太平無事,快樂逍遙,又覺得和漢朝的距離很遠,不再有向匈奴報復的心願了。張騫從大月氏到大夏,始終不能得到月氏對與漢共擊匈奴之事的明確態度。他在那裏留住了一年多,就起程回國了。

成語造句

他講了半天,別人還是不得要領,不知道他到底想說什麼。

成語故事

在西漢時期,有一位名叫張騫的勇士。漢武帝爲了聯合大月氏共同對抗匈奴,派遣張騫率領使團出使西域。 張騫帶着使命踏上了漫長而艱險的旅程。一路上,他們穿越了茫茫沙漠,翻越了險峻高山,歷經了無數艱難困苦。然而,當張騫好不容易到達大月氏時,情況卻發生了變化。大月氏已經在新的土地上安居樂業,他們對於與漢朝聯合對抗匈奴的興趣大減。 張騫想盡辦法試圖說服大月氏的首領,但始終未能得到明確的迴應和堅定的承諾。儘管他努力地傳達漢朝的誠意和合作的重要性,但最終還是未能達成預期的目標。 張騫在歷經數年之後,帶着遺憾回到了漢朝。漢武帝對於他的出使結果感到有些失望,認爲張騫此行並沒有抓住關鍵要點,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成果,也就是“不得要領”。 但是,張騫的這次出使並非毫無意義。他雖然沒有成功地聯合大月氏,但卻開闢了通往西域的道路,讓漢朝對西域有了更深入的瞭解。他帶回的關於西域各國的信息,爲後來漢朝與西域的交流和貿易奠定了基礎。 在歷史的長河中,張騫的這次經歷成爲了一個典型的例子,提醒人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一定要抓住關鍵,明確核心要點。如果只是盲目地行動,而不能準確地把握關鍵因素,就很容易像張騫這次出使一樣,雖然付出了巨大努力,卻“不得要領”,無法達成最終的目的。但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那些看似沒有取得直接成果的努力,因爲它們可能會在不經意間爲未來的發展埋下重要的伏筆。就像張騫的西域之行,雖然在當時被認爲“不得要領”,但卻有着深遠的影響和意義。

不得要領-成語圖片

不得要領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