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拾遺,夜不閉戶

成語拼音

dào bù shí yí,yè bù bì hù

道不拾遺,夜不閉戶成語解釋

遺:遺失的東西;戶:門。東西丟在路上沒有人拾走,夜裏睡覺都不需要關門防盜。形容社會風氣好

典故出處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外儲說左》:“子產退而爲政五年,國無盜賊,道不拾遺。”西漢·戴聖《禮記·禮運》:“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

成語典故

戰國時期,衛國人商鞅因逃難到秦國,主張法制國家,受到秦孝王的重用,他先後制定一系列新法,廢除維護貴族特權的舊法,主張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執法嚴明,不循私情。經過一段時間,秦國社會安定,夜不閉戶,道不拾遺,國力強盛。

成語造句

在這個治安良好的小鎮上,人們生活安寧,真正做到了道不拾遺,夜不閉戶。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正處於動盪不安的時期。百姓生活困苦,社會秩序混亂,盜賊橫行,人心惶惶。 當時的國王決心改變這一局面,他廣納賢才,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他任用了一位智慧而又公正的大臣,這位大臣制定了嚴格的法律,對犯罪行爲嚴懲不貸。同時,國王也大力發展經濟,鼓勵農業生產,減輕百姓的賦稅負擔。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國家逐漸變得繁榮昌盛起來。百姓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不再爲生計發愁。而隨着法律的嚴格執行和道德教育的普及,人們的道德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在這個國家的街道上,人們不再擔心自己的財物會被偷走。即使有人不小心將貴重物品遺落在路上,也不用擔心會被別人撿走據爲己有,因爲總會有好心人將其送還失主。到了晚上,家家戶戶都不用關門閉戶,因爲大家都知道彼此是誠實守信的,不會有人趁機入室盜竊。 就這樣,這個國家實現了“道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美好景象。這種景象的出現,不僅僅是因爲法律的約束,更是因爲人們內心道德觀念的提升。正如孔子所言:“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在這個國家,道德的力量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歷史上,也有類似的例子。比如唐太宗李世民時期,他實行輕徭薄賦、勸課農桑等政策,同時注重道德教化,使得社會風氣良好,人民安居樂業,也出現了類似“道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局面。 “道不拾遺,夜不閉戶”成爲了人們對美好社會的嚮往和追求。它不僅僅代表着一個社會的治安狀況良好,更體現了人們之間的信任和互助。一個真正和諧、美好的社會,應該是人人都能自覺遵守道德規範,互相關愛、互相幫助的社會。 在當今社會,我們也應該努力去營造這樣的氛圍。雖然我們面臨着各種挑戰和問題,但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能從自身做起,提高自己的道德素養,誠實守信,樂於助人,相信我們也能夠創造出屬於我們自己的“道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美好社會。讓我們共同努力,向着這個目標不斷前進。

道不拾遺,夜不閉戶-成語圖片

道不拾遺,夜不閉戶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