黜衣縮食
成語拼音
- chù yī suō shí
黜衣縮食成語解釋
- 節衣縮食,指在生活上省穿省喫,力求節約。
典故出處
- 明·宋濂《重建龍德大雄殿碑》於是黜衣縮食,重創大雄殿五楹間。”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生活中總會遇到困難時期,爲了達成目標,即便再艱苦,我們也要有克服困難的決心,比如在經濟緊張時,我們要懂得黜衣縮食,合理規劃開支。
成語故事
-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李明的書生。他出生在一個貧寒的家庭,但自幼聰慧好學,一心渴望通過讀書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李明的家庭雖然貧困,但父母一直全力支持他讀書。爲了供他求學,全家省喫儉用,過着極其簡樸的生活。他們穿着破舊的衣服,喫着最簡單的食物,真可謂是黜衣縮食。
李明深知父母的不易,學習格外刻苦。他每天早早起牀,刻苦攻讀,夜晚則在微弱的油燈下繼續鑽研學問。他在學堂裏也是最勤奮的學生,虛心向先生請教,不斷積累知識。
隨着時間的推移,李明的學問日益精進。然而,生活的困難卻始終如影隨形。有一次,家裏實在拿不出錢來買紙墨,李明的父親不得不去借高利貸,只爲了能讓李明繼續學習。李明看到父親疲憊的身影和母親憂愁的面容,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出人頭地,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終於,李明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秀才,這讓全家都看到了希望。但他並沒有因此而驕傲自滿,依然保持着黜衣縮食的生活習慣,更加努力地學習。他四處拜訪名師,不斷提升自己的學識和見解。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李明結識了一位學識淵博的大儒。這位大儒十分欣賞李明的才華和勤奮,對他悉心指導。在大儒的幫助下,李明的學業更是突飛猛進。
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李明終於在科舉考試中一舉成名,高中進士,進入仕途。他爲官清廉,一心爲民,始終銘記着自己曾經黜衣縮食的日子,深知百姓生活的不易。他努力爲百姓謀福祉,成爲了當地百姓口中的好官。
李明的故事流傳開來,成爲了人們學習的榜樣。他的經歷告訴人們,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即使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也能通過黜衣縮食、勤奮刻苦,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
黜衣縮食-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