黜幽陟明

成語拼音

chù yōu zhì míng

黜幽陟明成語解釋

指黜退昏愚的官員,晉升賢明的官員。

典故出處

《宋書·鄧琬傳》孤以不才,任居藩長,大懼宗稷,殲覆待日。故招徒楚郢,飛檄京甸,志遵前典,黜幽陟明,庶七廟復安,海昏有紹。”

成語典故

有光等與於南宮之試,親見天子黜幽陟明之典。★明·歸有光《送崑山縣令朱侯序》

成語造句

在選拔人才時,我們應做到公平公正,像古代賢君那樣黜幽陟明,讓真正有才能的人得以施展抱負。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國家裏,曾經有一段時期,朝政陷入了混亂。官員們良莠不齊,一些無能之輩佔據着重要職位,而真正有才華和品德的人卻被埋沒。 當時的國王察覺到了這種情況,他深知國家若要長治久安,必須黜幽陟明,即罷黜昏庸的官員,提拔賢明之士。於是,國王決定進行一場徹底的變革。 他開始微服私訪,深入民間,去了解官員們在百姓中的真實口碑。在這個過程中,他發現了許多不稱職的官員,他們有的貪污受賄,有的濫用職權,給百姓帶來了無盡的痛苦。 有一位官員,名爲胡庸,他靠着溜鬚拍馬的本事爬到了高位,卻整日只知喫喝玩樂,對政務毫不關心。百姓們對他怨聲載道,而他卻仗着自己的權勢欺壓百姓。國王瞭解到這些情況後,果斷地將胡庸罷免,並對他進行了嚴厲的懲處。 與此同時,國王也發現了一些有真才實學的人。比如一位名叫李明的年輕人,他雖然出身貧寒,但勤奮好學,才華出衆。他時常幫助百姓解決難題,深受百姓的愛戴。國王立刻將李明提拔起來,委以重任。 在國王的努力下,朝政逐漸清明起來。那些被黜退的昏庸官員們成了人們口中的反面教材,而新提拔的賢明之士則盡心盡力地爲國家和百姓服務。國家也因此迎來了一段繁榮昌盛的時期。 正如《尚書》中所記載:“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只有做到黜幽陟明,讓真正有能力和品德的人發揮作用,國家才能興旺發達。這個國家的國王以其果敢的行動,實現了這一目標,爲國家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黜幽陟明這個成語,也成爲了後世人們追求公平、公正的一種象徵,提醒着人們要善於發現和任用賢才,以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黜幽陟明-成語圖片

黜幽陟明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