脣齒之邦

成語拼音

chún chǐ zhī bāng

脣齒之邦成語解釋

嘴脣與牙齒互相儲存依存。比喻雙方關係密切,利害與共。

典故出處

《三國志·魏志·鮑勳傳》王師屢徵而未有所克者,蓋以吳、蜀脣齒相依,憑阻山水,有難拔之勢故也。”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兩國一直保持着友好的交流與合作,在諸多領域相互支持,畢竟他們是脣齒之邦。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紛爭不斷,局勢複雜多變。 當時有兩個相鄰的國家,甲國和乙國。甲國資源豐富,人民勤勞,但國君較爲自負,時常有擴張領土的野心。乙國則相對弱小一些,但有着獨特的文化和智慧。 起初,兩國之間還算相安無事,偶爾會有一些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甲國國君在一些大臣的鼓動下,漸漸對乙國產生了覬覦之心。他認爲乙國是一塊可以輕易吞併的肥肉,能讓自己的國家更加強大。 於是,甲國開始頻繁地在邊境挑起事端,製造摩擦。乙國國君得知後,十分憂慮,他深知以自己國家的實力難以與甲國正面對抗。他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其中一位智慧的大臣站出來說:“大王,我們與甲國乃是脣齒之邦,相互依存。我們不能與他們徹底決裂,而應想辦法通過外交途徑來解決爭端。” 乙國國君採納了大臣的建議,派遣使者前往甲國,試圖通過談判來化解矛盾。使者在甲國朝堂上誠懇地說道:“我們兩國相鄰,猶如脣齒,理應相互扶持,共同發展。如果一味爭鬥,只會兩敗俱傷,讓其他國家有機可乘。”甲國國君聽後,陷入了沉思。 此時,甲國也有一些明智的大臣站出來,紛紛進言:“大王,脣亡齒寒啊,如果我們吞併了乙國,必然會引起其他國家的警惕和敵視。而且乙國也有其價值,我們可以通過合作來實現共贏。” 經過一番慎重考慮,甲國國君最終決定與乙國握手言和,雙方簽訂了和平協議,重新恢復了友好的關係。從此,兩國在經濟、文化等方面展開了深入的合作,共同抵禦外敵,都獲得了更好的發展。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複雜的國際關係中,相鄰的國家如同脣齒相依,應該相互尊重、相互支持,而不是相互攻擊、相互毀滅。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共同的繁榮與穩定。正如古人所云:“輔車相依,脣亡齒寒。”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應該明白合作的重要性,不能爲了一時的利益而破壞與他人的良好關係,要懂得共同發展的道理。

脣齒之邦-成語圖片

脣齒之邦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