脣腐齒落
成語拼音
- chún fǔ chǐ luò
脣腐齒落成語解釋
- 比喻讀書諷誦極爲勤苦。
典故出處
- 漢·東方朔《答客難》今子大夫修先生之術,慕聖人之義,諷誦詩書百家之言,不可勝記,著於竹帛,脣腐齒落,服膺而不可釋。”
成語典故
- 多立小數,一經至數百萬言。致令學者難曉,虛誦問答,脣腐齒落而不知益。★《隋書·經籍志一》
成語造句
- 隨着年齡的增長,他身體日漸衰弱,如今已是老態龍鍾,彷彿很快就會脣腐齒落。
成語故事
- 在古代,有一個國家,國內局勢動盪不安。國王年老體弱,卻沒有合適的繼承人來穩固政權。朝中的大臣們各自心懷鬼胎,爲了爭奪權力而明爭暗鬥。
在這些大臣中,有一位名叫李赫的權臣,他仗着自己在朝中的勢力,肆意妄爲,欺壓百姓。他與其他一些奸臣勾結在一起,試圖操控國家的命運。而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
李赫爲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不斷地排擠和打壓那些正直的官員。其中有一位名叫張義的忠臣,他多次直言進諫,揭露李赫等人的惡行。然而,李赫卻對他恨之入骨,想盡辦法要除掉他。
隨着時間的推移,國家的局勢越來越危急。邊境時常遭到外敵的侵擾,而國內的民生問題也日益嚴重。百姓們紛紛對朝廷表示不滿,社會動盪不安。
張義深知國家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他再次挺身而出,向國王進言,請求國王採取果斷措施,整治朝綱,拯救國家。但李赫等人卻在國王面前進讒言,污衊張義別有企圖。
國王在李赫等人的蠱惑下,逐漸對張義失去了信任。最終,張義被革職查辦,流放到了邊遠之地。失去了張義這樣的忠臣,國家的局勢更加惡化。
不久之後,外敵大規模入侵,國內的叛亂也此起彼伏。朝廷陷入了混亂之中,李赫等奸臣們卻只顧着自己的利益,根本無心抵抗外敵。
最終,這個國家在內外交困之下土崩瓦解。就如同脣腐齒落一般,當國家的根基受到侵蝕,整個國家也就隨之崩塌。百姓們遭受了巨大的災難,而李赫等奸臣們也沒有落得好下場,他們的惡行最終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這段歷史深刻地告訴我們,一個國家的繁榮穩定需要有正直忠誠的官員來守護。如果任由奸臣當道,國家必然會走向衰敗和滅亡。同時,我們也應該明白,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只有團結一致,共同努力,才能克服困難,走向美好的未來。正如古人所說:“脣亡則齒寒,戶破則堂危。”我們應該從歷史中吸取教訓,珍惜現在的和平與穩定,爲國家的發展和繁榮貢獻自己的力量。
脣腐齒落-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