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多受少

成語拼音

cí duō shòu shǎo

辭多受少成語解釋

辭推辭掉。受接受。推辭不受的多而接受的少。

典故出處

《周書·裴文舉傳》憲矜其貧窶,每欲資給之。文舉恆自謙遜,辭多受少。”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在工作中總是兢兢業業,付出很多卻索取很少,真可謂辭多受少。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李義的年輕人,他生活在一個小村莊裏。李義心地善良,爲人誠懇,總是樂於助人。 一天,村裏遭受了一場嚴重的旱災,莊稼顆粒無收,村民們面臨着飢餓的威脅。李義看到村民們的困境,心中十分難過。他決定挺身而出,爲大家尋找食物。 李義四處奔波,不辭辛勞地尋找着可以果腹的東西。他翻山越嶺,到遠處的山林中尋找野果和野菜。有時候,他一整天都找不到多少食物,但他從不抱怨,依舊堅持每天出去尋找。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李義找到了一些食物,他毫不猶豫地將這些食物分給了村裏的老人、婦女和孩子,而自己卻只留下很少的一部分。大家都對李義的善良和無私十分感激。 隨着旱災的持續,情況變得越來越艱難。李義依然沒有放棄,他更加努力地尋找食物。有一次,他在尋找食物的途中遇到了一位富商。富商被李義的善良和堅持所打動,決定幫助他。 富商給了李義一大筆錢財和許多食物,讓他帶回去幫助村民們。李義感激涕零,但他並沒有將所有的錢財和食物據爲己有,而是按照村民們的實際需求進行分配。他自己依然保持着辭多受少的作風,把更多的資源讓給了那些更需要的人。 在李義的努力和帶領下,村民們終於度過了這場艱難的旱災。大家對李義充滿了敬佩和感激之情。 後來,村裏的一位老人感慨地說:“李義真是一個難得的好人啊,他總是辭多受少,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最後,這種品質真是太可貴了。”從此,李義辭多受少的故事在當地流傳開來,成爲了人們口中的美談。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學習李義這種辭多受少的精神,多爲他人着想,不自私自利,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正如《禮記·坊記》中所說:“君子貴人而賤己,先人而後己。”我們應當以李義爲榜樣,踐行這種高尚的品德。

辭多受少-成語圖片

辭多受少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