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虎持鷸

成語拼音

cì hǔ chí yù

刺虎持鷸成語解釋

比喻待機行事,一舉兩得。

典故出處

《戰國策·秦策二》及《史記·張儀列傳》載刺虎,戰國時,陳畛說秦惠王,引卞莊子刺虎爲喻,先待齊楚交戰,乘其兩敗俱傷時進兵。持鷸,用鷸蚌相持”之典。

成語典故

臣是以反覆於前代以蠻攻蠻之成效,而知刺虎持鷸,功在乘時。固不在勤天之力以求之也。★清·魏源《聖武記》卷六

成語造句

在這場商業競爭中,各方勢力相互角逐,形勢複雜,就如同刺虎持鷸般驚險。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動盪的時期。各個諸侯國爲了爭奪土地和霸權,不斷地發生戰爭和衝突。 在其中一個諸侯國裏,有一位智慧超羣的謀士叫蘇代。有一次,這個諸侯國準備對另一個國家發動一場大規模的戰爭。蘇代深知戰爭的殘酷和危害,他決心要阻止這場戰爭。 蘇代來到了國王面前,開始講述他的故事。他說:“大王,我給您講一個奇特的景象。在一片荒野上,有一隻老虎正在追捕一隻鹿。老虎兇猛無比,眼看就要抓住鹿了。就在這時,一隻鷸鳥飛了過來,它看到老虎和鹿爭鬥,心想可以趁機啄食鹿身上的肉。於是,鷸鳥衝向鹿,想要啄它。然而,鹿在掙扎中用鹿角撞到了鷸鳥,鷸鳥受了傷。老虎趁機抓住了鹿,而鷸鳥也陷入了困境。” 國王聽了這個故事,有些不解地問:“蘇代,你講這個故事是什麼意思呢?”蘇代回答道:“大王,您看,老虎一心想要抓住鹿,鷸鳥卻想從中得利,結果它們都陷入了危險之中。我們現在準備發動的戰爭不也是如此嗎?我們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卻沒有想到戰爭會帶來巨大的破壞和損失。如果我們執意發動戰爭,可能會像老虎和鷸鳥一樣,不但得不到我們想要的,還會讓國家和人民遭受苦難。” 國王陷入了沉思,他開始認真考慮蘇代的話。最終,國王決定放棄這場戰爭,選擇通過和平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就這樣,蘇代憑藉着他的智慧和巧言善辯,成功地避免了一場可能帶來巨大災難的戰爭。而“刺虎持鷸”這個成語也由此流傳下來,它提醒人們在面對複雜的局面時,不要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要全面地考慮後果,不要像老虎和鷸鳥那樣,因爲貪婪和盲目而陷入困境。 在歷史的長河中,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許多人爲了一時的利益而爭鬥不休,卻往往忽略了長遠的影響。而那些能夠保持清醒頭腦,懂得權衡利弊的人,往往能夠在複雜的局勢中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案,爲國家和人民帶來福祉。正如蘇代的故事所展示的,智慧和遠見在處理各種問題中是至關重要的。我們應當從歷史中汲取教訓,以更加理性和明智的態度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和機遇。

刺虎持鷸-成語圖片

刺虎持鷸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