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持干戈

成語拼音

dǎo chí gān gē

倒持干戈成語解釋

猶言倒持泰阿。幹、戈,皆兵器。

典故出處

《後漢書·何進傳》大兵聚會,強者爲雄,所謂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只爲亂階。”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如今的局勢混亂,某些勢力的行爲就像是在倒持干戈,完全不顧及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

成語故事

在遙遠的古代,有一個國家名叫衛國。衛國在一段時間裏,政治局勢動盪不安。 當時,衛國的國君年老體弱,對於國家的治理漸漸力不從心。而他的幾個兒子爲了爭奪王位,明爭暗鬥,搞得國內人心惶惶。其中有一個王子,名叫衛伋,他爲人正直善良,但性格有些軟弱。 在這種混亂的局面下,一些心懷叵測的大臣們開始蠢蠢欲動。他們利用王子們之間的矛盾,挑撥離間,試圖謀取自己的利益。其中有一位大臣,名叫石厚,他一心想要扶持自己看好的王子上位,以便自己能掌握更大的權力。 石厚爲了達到目的,想出了許多陰謀詭計。他不斷地在王子們中間製造衝突和矛盾,讓他們互相攻擊。而善良的衛伋,在這複雜的局勢中,漸漸迷失了方向,他不知道該如何應對這些紛爭。 石厚見衛伋猶豫不決,便進一步蠱惑他,讓他採取一些極端的行動。衛伋在石厚的誤導下,竟然做出了倒持干戈的舉動,他開始攻擊自己國家的大臣和百姓,試圖用武力來解決問題。這一舉動,讓衛國陷入了更深的危機之中。 百姓們對衛伋的行爲感到非常失望和憤怒,他們紛紛起來反抗。而其他國家也看到了衛國的混亂,開始對衛國虎視眈眈。 就在衛國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一位名叫子路的賢能之士站了出來。他痛心疾首地指責衛伋的錯誤行爲,呼籲大家團結起來,共同抵禦外敵,恢復國家的和平與穩定。子路引用歷史上的事例,說明倒持干戈只會給自己和國家帶來災難。 最終,在子路和其他正義之士的努力下,衛伋幡然醒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他放下了手中的武器,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並積極採取措施來彌補自己的過錯。經過一番努力,衛國逐漸恢復了平靜,國家也重新走上了正軌。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複雜的局勢和利益衝突時,我們不能倒持干戈,做出自毀長城的行爲。我們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堅守正義和道德底線,用智慧和勇氣去解決問題,而不是採取極端和錯誤的方式,否則只會給自己和國家帶來無盡的災難。正如《論語》中所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我們應該以君子的標準要求自己,不爲眼前的利益所迷惑,做出正確的選擇。

倒持干戈-成語圖片

倒持干戈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