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不顧身
成語拼音
- fèn bù gù shēn
憤不顧身成語解釋
- 奮勇直前,不顧自身安危。
典故出處
- 宋·樂史《綠珠傳》:“蓋一婢子,不知書,而能感主恩,憤不顧身,其志烈懍懍,誠足使後人仰慕歌詠也。”
成語典故
- 西晉時期,渤海大富翁石崇非常富有,他建一座金谷園別墅,專門供他喜歡的歌女綠珠使用。他被罷官在家,終日守着綠珠。中書令孫秀偶然見到十分有名的綠珠就動了心,向石崇索取未果,就派兵強取。綠珠憤不顧身,就跳樓而死。
成語造句
- 你可能想說的是“奮不顧身”。
他爲了救落水兒童,奮不顧身地跳入冰冷的河中。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英勇之士爲了正義和理想而奮不顧身。
在戰亂紛飛的年代,有一個名叫李明的年輕人。他生活在一個被外敵侵略、百姓生活困苦的地方。李明自幼目睹了家園被破壞、親人遭受苦難的場景,心中充滿了對和平的渴望和對侵略者的憤恨。
一天,敵軍再次來襲,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李明看到鄉親們四處奔逃、哭喊連天,心中的怒火燃燒起來。他不顧自身安危,毅然拿起武器,衝向敵羣。他的勇氣感染了身邊的一些年輕人,他們也紛紛跟隨李明,與敵軍展開了殊死搏鬥。
在戰鬥中,李明總是衝在最前面,毫不畏懼敵人的刀劍和箭矢。他心中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保衛自己的家園和親人。儘管身上多次受傷,但他依然堅持戰鬥,不肯退縮。
他的英勇事蹟漸漸傳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他們的隊伍中。他們團結一心,共同對抗外敵。在一次激烈的戰鬥中,李明帶領衆人成功擊退了敵軍的進攻,保衛了家鄉的一方安寧。
然而,李明並沒有因此而滿足。他知道,要想徹底擺脫侵略者的威脅,必須繼續戰鬥下去。於是,他帶着隊伍四處征戰,不斷打擊敵人。在這個過程中,他經歷了無數的艱難險阻,但他始終沒有放棄,始終保持着那份奮不顧身的勇氣和決心。
最終,經過長期的努力,他們成功趕走了侵略者,恢復了家園的和平與安寧。李明也成爲了人們心目中的英雄,他的事蹟被人們傳頌不衰。
李明的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困難和危險時,只要我們有堅定的信念和奮不顧身的勇氣,就能夠戰勝一切,實現自己的理想和目標。正如古人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當我們的國家和民族面臨危機時,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挺身而出,爲了正義和真理而奮勇拼搏,哪怕付出生命的代價也在所不惜。這樣,我們的國家才能繁榮昌盛,我們的民族才能永遠屹立於世界之林。
憤不顧身-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