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不起的阿斗

成語拼音

fú bù qǐ de ā dǒu

扶不起的阿斗成語解釋

阿斗:三國蜀漢劉備之子劉禪的小名。阿斗庸碌無能,雖有諸葛亮等人全力扶助,也不能振興蜀漢。比喻扶持不起來的人

典故出處

陸天明《省委書記》:“萬一馬揚是個‘扶不起的阿斗’,嘴上行,實幹不行。”

成語典故

三國時期,蜀國昭烈帝劉備死後,劉禪即位。諸葛亮死後,蜀國滅亡。後主劉禪投降了司馬文王司馬昭。司馬昭宴請劉禪,故意安排蜀國的節目,劉禪看得津津有味,司馬昭看到劉禪樂不思蜀的樣子,認爲扶不起的阿斗無能治國。

成語造句

他整天無所事事,胸無大志,真是個扶不起的阿斗。

成語故事

劉禪,字公嗣,是劉備的兒子。在劉備去世後,劉禪繼位成爲了蜀漢的皇帝。 劉禪年少時便生活在父親劉備的庇護之下,未曾經歷過太多的風雨和磨難。起初,有諸葛亮等賢臣輔佐,蜀漢的局勢還算穩定。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諸葛亮病逝五丈原,蜀漢的國力也逐漸衰退。 劉禪在治國理政方面並沒有展現出過人的才能和智慧。他生性懦弱,缺乏主見,對於政事也常常懈怠。面對曹魏的威脅,他未能採取有效的應對措施,反而聽信一些奸臣的讒言,使得蜀漢的局勢愈發危急。 有一次,魏軍來襲,大臣們紛紛建議劉禪積極備戰,組織防禦。但劉禪卻猶豫不決,不知如何是好。他既害怕戰爭會帶來巨大的損失,又擔心自己的皇位不保。最終,在奸臣的蠱惑下,劉禪選擇了投降,拱手將蜀漢的江山讓給了曹魏。 劉禪的這種行爲讓許多人感到痛心和失望。百姓們紛紛嘆息,說他是“扶不起的阿斗”。這個成語也由此而來,用來形容那些懦弱無能、無法被扶持成才的人。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劉禪的失敗不僅僅是他個人的問題。蜀漢本身地處偏僻,資源有限,與曹魏相比在國力上存在較大差距。然而,劉禪作爲一國之主,他的懦弱和無能無疑加速了蜀漢的滅亡。 在後世的評價中,劉禪一直備受爭議。有人認爲他只是一個平庸的君主,無力承擔起復興蜀漢的重任;也有人認爲他在一定程度上維持了蜀漢的穩定,只是面對強大的曹魏無力迴天。但無論如何,“扶不起的阿斗”這個成語已經成爲了人們對他的一種固定印象,也成爲了歷史上一個令人嘆息的典型例子。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領導者的能力和品質對於國家和民族的命運有着至關重要的影響。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必須要有堅定的信念、果斷的決策和勇於擔當的精神,否則就很容易像劉禪一樣,成爲一個被歷史所詬病的失敗者。同時,我們也應該從歷史中吸取教訓,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質,爲國家和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扶不起的阿斗-成語圖片

扶不起的阿斗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