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懸之危
成語拼音
- dào xuán zhī wēi
倒懸之危成語解釋
- 倒懸象人被倒掛着一樣。比喻處境極端困難。
典故出處
- 《孟子·公孫丑上》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如解倒懸也。”
成語典故
- 有遊客張君瑞,奉書令小僧拜投於麾下,欲求將軍以解倒懸之危。★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
成語造句
- 在那動盪的年代,百姓生活困苦,常常面臨倒懸之危,急需有人拯救他們於水火之中。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正面臨着巨大的危機。這個國家因爲長期的戰亂和政治腐敗,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國家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
當時的國王昏庸無道,只知道享樂,對百姓的疾苦毫不關心。官員們也紛紛貪污受賄,欺壓百姓。百姓們流離失所,餓殍遍野,社會秩序混亂不堪。
在這個國家的邊境地區,敵軍時常入侵,搶奪百姓的財物和糧食。百姓們不僅要忍受國內的苦難,還要面對外敵的威脅,真可謂是處於倒懸之危。
有一位年輕的勇士名叫李明,他看到國家和百姓的悲慘狀況,心中充滿了悲憤和使命感。他決定挺身而出,拯救國家和百姓於危難之中。
李明四處奔走,呼籲人們團結起來,共同抵抗外敵和國內的腐敗勢力。他憑藉着自己的勇敢和智慧,組織了一支義軍,與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戰鬥。
在戰鬥中,李明身先士卒,帶領義軍奮勇殺敵。他們不畏強敵,不怕犧牲,一次次地擊敗了敵人的進攻。同時,李明也積極地與國內的有識之士合作,試圖推翻昏庸的國王,建立一個新的政權。
經過長期的努力和奮鬥,李明和他的義軍終於取得了勝利。他們趕走了外敵,推翻了昏庸的國王,建立了一個新的國家。在新的政權下,百姓們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國家也逐漸走向了繁榮富強。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國家和人民處於倒懸之危時,需要有勇敢和有擔當的人站出來,帶領大家共同奮鬥,才能擺脫困境,走向光明的未來。正如《孟子·公孫丑下》中所說:“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只有那些真正爲人民着想,爲國家利益而奮鬥的人,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擁護,最終實現國家的繁榮和昌盛。
倒懸之危-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