搗虛撇抗
成語拼音
- dǎo xū piē kàng
搗虛撇抗成語解釋
- 指乘虛攻擊。
典故出處
- 元·範居中《金殿喜重重·風雨秋堂套》終日懸望,恰原來搗虛撇抗,誤我一向,到此讒知言是謊。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這場激烈的商業競爭中,對手看似強大,實則內部矛盾重重,我們若能洞察其弱點,找準時機出手,就能夠以巧取勝,實現搗虛撇抗的效果。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曾有一段鮮爲人知的故事。
戰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局勢變幻莫測。在一個名爲雲城的地方,有一位足智多謀的將領叫李明。當時,雲城面臨着強大鄰國的威脅,敵軍氣勢洶洶,大有一舉攻破雲城之勢。
李明深知正面迎敵勝算不大,他日夜苦思破敵之策。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他決定採用一種獨特的戰略。他仔細分析了敵軍的情況,發現敵軍雖然兵力雄厚,但後方補給線卻存在一些薄弱之處。
於是,李明挑選了一支精銳部隊,避開敵軍主力,悄悄地迂迴到敵軍後方。他們在敵軍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突然發動襲擊,搗毀了敵軍的補給倉庫,切斷了敵軍的物資供應。敵軍頓時陷入混亂之中,前線的士兵開始人心惶惶。
李明抓住這個機會,帶領雲城的守軍發起反攻。而敵軍由於補給被斷,戰鬥力大減,在雲城守軍的攻擊下節節敗退。最終,李明成功地擊退了敵軍,保衛了雲城。
在這場戰役中,李明巧妙地運用了“搗虛撇抗”的策略,直擊敵軍的弱點和空虛之處,從而取得了勝利。這一策略也被後人所銘記,成爲了戰爭史上的一個經典案例。就如同《孫子兵法》中所強調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深入瞭解敵人的情況,找出其薄弱環節,才能在戰爭中佔據主動,以巧取勝。
李明的智慧和勇氣不僅爲雲城帶來了和平,也爲他自己贏得了崇高的聲譽。他的事蹟被人們傳頌不衰,成爲了那個時代的傳奇。而“搗虛撇抗”這個成語,也隨着這段故事流傳下來,提醒着後人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要善於尋找突破點,以智慧和謀略戰勝強大的對手。
搗虛撇抗-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