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心疾首

成語拼音

dào xīn jí shǒu

悼心疾首成語解釋

心裏傷感,頭部疼痛。形容悲痛到了極點。

典故出處

《舊唐書·田布傳》況其臨命須臾,處之不撓,載形章表,益深衷悃,問使發緘,悼心疾首。”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回憶起曾經的錯誤決策,導致如今不可挽回的局面,心中滿是悔恨,真可謂悼心疾首。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國家名爲衛國。衛國的國君衛莊公,他有一個兒子名叫州籲。 州籲自小就生性好武,喜歡舞刀弄槍,行爲放縱不羈。衛莊公對他十分溺愛,從不加以管束。大臣石碏曾多次進諫衛莊公,說如果一直這樣縱容州籲,將來必定會惹出大禍。然而,衛莊公卻不以爲然,依然放任州籲的行爲。 隨着時間的推移,州籲變得越來越驕橫跋扈,他與一些同樣行爲不端的人結交,整日惹是生非。石碏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他深知這樣下去衛國將會面臨災難。 後來,衛莊公去世,太子完繼位,是爲衛桓公。州籲對此心懷不滿,他認爲自己才應該是國君。於是,他開始密謀篡位。終於,在一個合適的時機,州籲發動政變,殺死了衛桓公,自己登上了國君的寶座。 州籲當上國君後,不僅沒有收斂自己的行爲,反而變本加厲地欺壓百姓,窮兵黷武。衛國上下民不聊生,百姓們對他怨聲載道。 石碏對州籲的所作所爲痛心疾首,他覺得自己有責任爲衛國除去這個禍害。於是,他暗中與陳國聯繫,策劃了一個除掉州籲的計劃。最終,在石碏的精心安排下,州籲在陳國被擒獲,並被處死。 衛國經歷了這場動盪後,終於恢復了平靜。而石碏爲了國家的安定,不惜大義滅親的舉動,也被人們傳頌開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國家如果沒有正確的治理和引導,任由放縱和惡行蔓延,將會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而像石碏這樣的忠臣,能夠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爲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一切代價,他的精神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和敬仰。悼心疾首這個成語,也正是形容人們對某種惡劣行徑或悲慘狀況內心極度痛苦和憂慮,就如同石碏對衛國當時的局勢一樣,滿心的悲憤與焦急,渴望着能夠改變這一切,讓國家重新走上正軌。歷史的長河中,這樣的故事不斷提醒着我們,要以史爲鑑,珍視和平與穩定,努力創造一個和諧、美好的社會。

悼心疾首-成語圖片

悼心疾首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