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心失圖

成語拼音

dào xīn shī tú

悼心失圖成語解釋

悼悲傷;圖謀劃。因悲痛而失去了主張。

典故出處

《左傳·昭公七年》嘉惠未至,唯襄公之辱臨我喪,孤與其二三臣悼心失圖。”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巨大挫折,他方寸大亂,全然不知如何應對,簡直是悼心失圖。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國家正處於動盪不安之中。 這個國家的國君一開始有着宏偉的志向和清晰的治國方略,他致力於讓國家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他逐漸被權力和慾望所迷惑,開始變得驕奢淫逸,不理朝政。 朝中的一些忠臣們看在眼裏,急在心裏,紛紛進諫,希望國君能夠迷途知返。但國君卻對這些忠言充耳不聞,甚至對進諫的大臣們加以責罰。在這種情況下,國家的政治日益腐敗,社會矛盾也越來越尖銳。 與此同時,周邊的國家看到這個國家的混亂局面,開始蠢蠢欲動,試圖侵犯其領土。而國君卻沉浸在自己的享樂中,對即將到來的危機毫無察覺。 終於,敵國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由於國君長期的昏庸無道,國家的軍隊毫無戰鬥力,一觸即潰。百姓們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流離失所。 此時的國君才如夢初醒,但爲時已晚。他痛心疾首,悔恨自己當初爲何不聽從忠臣們的勸告,爲何會迷失了自己的初心,導致如今這般局面。他意識到自己因爲失去了正確的規劃和目標,才使得國家陷入了絕境,這正可謂是“悼心失圖”。 在歷史的長河中,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許多君主因爲一時的迷失而導致國家的衰敗,讓百姓遭受苦難。正如《左傳》中所記載的那些因昏庸無道而亡國的事例,時刻警示着後人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正確的方向。而“悼心失圖”這個成語也成爲了對那些因迷失自我而導致嚴重後果的一種深刻寫照,提醒着人們要始終堅守自己的信念和目標,不可因一時的誘惑而偏離正軌,以免重蹈覆轍,追悔莫及。 如今,當我們回顧這段歷史,更應該從中學到教訓。在個人的成長和發展過程中,我們也要時刻保持警醒,明確自己的目標和方向,不被外界的干擾所迷惑。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穩步前行,避免陷入“悼心失圖”的困境。同時,對於一個國家和社會而言,領導者們更應該以史爲鑑,秉持正確的治國理念,帶領人民走向繁榮富強,避免重蹈歷史的覆轍。

悼心失圖-成語圖片

悼心失圖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