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出多門
成語拼音
- fǎ chū duō mén
法出多門成語解釋
- 門:門徑。指各部門各自爲政,自立法制,使法令不能統一,無從執行。
典故出處
- 北宋·歐陽修《新唐書·劉賁傳》:“或正刑于外則破律於中,法出多門,人無所措。”
成語典故
- 唐朝時期,內侍省權重一時,他們挾制天子,橫行海內,無法無天。唐文宗想擺脫這種場面,下詔讓正直的人上疏辯政之疵,以便量才錄用。幽州進士劉賁上疏說豪門猾吏之所以敢不守法度,是因爲法出多門,造成有令不止。
成語造句
- 國家的各項政策應該統一規範,不能法出多門,否則會讓民衆感到無所適從。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國家,政治局勢一度十分混亂。這個國家的律法體系猶如一團亂麻,不同的部門、官員都可以隨意制定和執行規則,導致了“法出多門”的亂象。
起初,這種情況還只是偶爾出現。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各個利益集團爲了自身的利益,紛紛利用手中的權力制定有利於自己的法規。例如,掌管財政的官員爲了斂財,制定了一系列嚴苛的稅收法規,讓百姓苦不堪言;而軍方爲了擴充勢力,也擅自出臺一些限制民衆自由的規定。
在這種混亂的局面下,百姓們無所適從。他們常常因爲不知道該遵循哪一條法規而陷入困境,一不小心就觸犯了某條莫名其妙的規定,從而遭到懲罰。社會秩序變得極爲不穩定,犯罪率也逐漸上升。
有一位賢明的大臣名叫李明,他目睹了國家的這種亂象,心急如焚。他多次上書國王,痛陳“法出多門”的危害,引經據典地說明只有建立統一、明確的律法體系,國家才能長治久安。他舉例歷史上那些因律法混亂而導致國家衰敗的例子,懇請國王採取措施改變現狀。
國王在李明的多次勸說下,終於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他開始着手整頓律法體系,撤銷了那些不合理的法規,將立法權集中起來,由專門的機構和人員負責制定嚴謹、公正的法律。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國家的律法逐漸走向正軌,“法出多門”的亂象得到了有效遏制。百姓們重新獲得了明確的行爲準則,社會秩序也慢慢恢復了穩定。國家開始走向繁榮昌盛,而李明也因爲他的遠見卓識和不懈努力受到了百姓們的愛戴和尊敬。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國家或社會必須要有統一、規範的法律制度,不能讓“法出多門”的情況出現,否則將會導致混亂和不穩定。只有在公正、明確的律法框架下,人們才能安居樂業,國家才能蓬勃發展。
法出多門-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