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馬華陽
成語拼音
- fàng mǎ huá yáng
放馬華陽成語解釋
- 指不再用兵。
典故出處
-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四》:“武王伐紂,天下既定,王巡嶽瀆,放馬華陽,散牛桃林,即此處也,其中多野馬。”
成語典故
- 商朝末年,商紂王荒淫無度,百姓怨聲載道。周武王率領大軍把商都包圍起來,商紂王登上鹿臺放火自殺。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京,讓士兵回家從事農業生產,把徵用的牛馬全部退還,讓全國老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日子。
成語造句
- 在那片廣闊的草原上,他決定放馬華陽,盡情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正處於動盪不安的時期。
當時,國家面臨着內憂外患,周邊的敵國虎視眈眈,國內的政治局勢也十分複雜。在這個關鍵時刻,一位智勇雙全的將領挺身而出。他名叫張華,有着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堅定的信念。
張華深知,要想穩定國家局勢,必須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作爲後盾。於是,他開始積極地訓練士兵,整頓軍紀,提高軍隊的戰鬥力。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他所率領的軍隊變得日益強大。
有一次,敵國率領大軍來犯,張華毫不猶豫地帶領軍隊迎敵。在戰場上,他身先士卒,指揮若定,士兵們也個個奮勇殺敵。經過一場激烈的戰鬥,張華成功地擊退了敵國的進攻,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隨着一次次的勝利,張華的威望也越來越高。他並沒有因此而驕傲自滿,而是繼續努力,爲國家的安定和繁榮而奮鬥。在他的帶領下,軍隊不斷地取得勝利,國家的邊境也逐漸穩定下來。
然而,國內的一些奸臣卻對張華心生嫉妒,他們開始在皇帝面前詆譭張華,試圖讓皇帝對他產生懷疑。但皇帝深知張華的才能和忠誠,並沒有聽信奸臣的讒言。
最終,張華帶領着他的軍隊在一次關鍵的戰役中再次取得了勝利,徹底鞏固了國家的安全。從此,國家迎來了一段相對和平穩定的時期,百姓們安居樂業。
張華的功績被人們傳頌開來,人們將他的事蹟視爲一種典範。而他的故事,也被後人用“放馬華陽”這個成語來形容,用來表示在戰爭中取得勝利,獲得和平與安寧。這個成語也成爲了激勵後人勇敢面對困難,爲國家和人民奮鬥的精神象徵。正如張華一樣,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就能夠戰勝一切困難,爲國家和人民創造美好的未來。
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的英雄豪傑用他們的行動詮釋了“放馬華陽”的深刻內涵。他們爲了國家的繁榮和人民的幸福,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用熱血和汗水書寫了壯麗的篇章。這些英雄的事蹟和精神,將永遠激勵着後人不斷前行,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放馬華陽-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