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不可假
成語拼音
- dí bù kě jiǎ
敵不可假成語解釋
- 指不可寬容敵人。
典故出處
- 《史記·春申君列傳》臣聞之,敵不可假,時不可失。臣恐韓魏卑辭除患而實欲欺大國也。”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面對敵人的挑釁,我們必須時刻保持警惕,絕不能有絲毫鬆懈,因爲敵不可假,稍有疏忽就可能帶來嚴重的後果。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曾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
在戰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局勢變幻莫測。有一次,秦國準備攻打趙國,趙國上下一片驚慌。趙國的一位大臣藺相如挺身而出,他憑藉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氣,成功地化解了多次危機。
當時,秦國提出要用十五座城池來換取趙國的和氏璧。趙王深知這其中可能有詐,但又害怕拒絕後會遭到秦國的攻打。藺相如主動請求帶着和氏璧前往秦國交涉。到了秦國,秦王果然只是一味地欣賞和氏璧,絕口不提割讓城池之事。藺相如看出了秦王的心思,他心生一計,以和氏璧有瑕疵爲由,拿回了和氏璧,並威脅秦王如果不答應割城就毀掉和氏璧。秦王無奈,只好假意答應。
藺相如知道秦王不可信,敵不可假,他不可能真的割讓城池。於是,他藉口要齋戒五日才肯正式交換,暗中卻派人將和氏璧完好無損地送回了趙國。五日後,秦王得知和氏璧已被送回趙國,雖然十分惱怒,但也對藺相如的勇敢和智慧敬佩不已,最終沒有攻打趙國。
趙國因爲藺相如的機智和果敢,成功地避免了一場戰爭。而“敵不可假”這個成語也由此流傳開來,提醒人們在面對敵人或對手時,切不可輕易相信他們的虛假承諾或表象,要保持警惕和清醒的頭腦,善於識破他們的陰謀詭計,以免陷入危險的境地。正如藺相如在面對強大的秦國時,沒有被其表面的假象所迷惑,而是憑藉着自己對局勢的準確判斷和果斷行動,維護了趙國的利益和尊嚴。這個故事也讓我們深刻地認識到,在複雜的社會和政治環境中,我們必須時刻牢記“敵不可假”,以保護自己和國家的安全。
敵不可假-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