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不可縱

成語拼音

dí bù kě zòng

敵不可縱成語解釋

對敵人不能放縱。

典故出處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奉不可失,敵不可縱。”

成語典故

古諺有之敵不可縱。夫以一酌之水,或有不測之淵,如不時滅,恐同草原。★《魏書·郭祚傳》

成語造句

面對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我們決不能心慈手軟,要知道敵不可縱,否則他們會更加肆無忌憚。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曾發生過這樣一段故事。 春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局勢變幻莫測。在一個名爲衛國的小國裏,有一位年輕而有智謀的將軍叫衛鞅。 當時,衛國面臨着來自鄰國的威脅。鄰國的軍隊時常侵犯衛國邊境,搶奪財物,欺壓百姓。衛鞅深知,對於這樣的敵人,絕不能縱容,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一次,鄰國又發動了大規模的入侵。衛鞅帶領衛國軍隊奮起抵抗。在激烈的戰鬥中,衛國軍隊漸漸佔據了上風。然而,就在即將取得勝利的時候,一些大臣卻主張放敵人離去,他們認爲窮寇莫追,以免引起更大的仇恨。 但衛鞅堅決反對,他向國王進言:“陛下,敵不可縱啊!今日若放他們歸去,日後他們必定會捲土重來,那時我們將面臨更大的災難。我們必須趁此機會,給予他們沉重的打擊,讓他們再也不敢輕易侵犯我國。”國王思考良久,最終採納了衛鞅的建議。 於是,衛鞅指揮軍隊乘勝追擊,不給敵人喘息的機會。在一場激烈的追擊中,鄰國軍隊遭受了慘重的損失,元氣大傷。經此一役,鄰國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敢再輕易侵犯衛國。 衛鞅的正確決策,讓衛國贏得了寶貴的和平與發展時間。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敵不可縱”的道理。正如《左傳》中所記載的:“衆怒難犯,專欲難成,合二難以安國,危之道也。”在面對敵人時,若一味地放縱,只會給自己帶來無盡的禍患。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敵不可縱”的教訓始終提醒着後人。在國家與國家的交往中,在個人與他人的競爭中,都不能對敵人抱有僥倖心理,不能輕易地放縱他們。只有堅決地予以回擊,才能維護自己的利益和尊嚴,才能確保長久的和平與穩定。衛鞅的故事,也成爲了後世銘記的典範,激勵着人們在面對挑戰和敵人時,堅定信念,勇往直前,絕不放縱敵人,爲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標而不懈奮鬥。

敵不可縱-成語圖片

敵不可縱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