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和鼎鼐

成語拼音

tiáo hé dǐng nài

調和鼎鼐成語解釋

鼎古代烹調食物的器具,三足兩耳;鼐大鼎。於鼎鼐中調味。比喻處理國家大事。多指宰相職責。

典故出處

《舊唐書·裴度傳》果聞勿藥之喜,更喜調鼎之功。”

成語典故

司徒,你怎生立一人之下,坐萬人之上,調和鼎鼐,燮理陰陽。(元·無名氏《連環計》第二折)

成語造句

在這個複雜的項目中,他展現出了非凡的能力,如同一位高明的廚師調和鼎鼐,成功地整合了各方資源,推動項目順利進行。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朝堂之上,有一位極具智慧和才能的大臣叫李賢。 李賢所處的時代,國家面臨着諸多複雜的局勢和問題。當時,朝堂上不同勢力之間的爭鬥時有發生,各種利益糾葛錯綜複雜。李賢憑藉着自己的卓越見識和沉穩性格,在這複雜的環境中努力維持着平衡。 一次,國家遭遇了嚴重的自然災害,百姓生活困苦,社會動盪不安。同時,朝堂內部對於應對災害的策略產生了激烈的分歧。一部分官員主張採取激進的措施,以快速解決問題;而另一部分官員則認爲應該循序漸進,避免引發更大的混亂。李賢深知此時需要調和各方意見,不能讓分歧進一步擴大。 他不辭辛勞地與各方官員進行深入溝通,傾聽他們的想法和擔憂。他以理服人,憑藉自己對局勢的精準分析,讓大家認識到只有團結一致才能度過難關。在他的努力下,各方逐漸放下成見,開始共同商討出一個全面且可行的應對方案。 在處理與鄰國的關係上,李賢同樣展現出了調和鼎鼐的能力。當時,鄰國與本國因爲一些邊界爭端而關係緊張,戰爭一觸即發。李賢深知戰爭對百姓帶來的將是巨大的災難,於是他積極奔走,與鄰國的使者進行多次談判。他運用自己的智慧和謀略,在不損害本國利益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系列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成功化解了這場危機。 李賢的一生,都在致力於調和各種矛盾和衝突,就如同一個優秀的廚師在精心調和鼎鼐中的各種食材和調料,力求做出一道完美的佳餚。他的努力使得國家在那段艱難的時期保持了相對的穩定和發展,他也因此深受百姓和同僚的敬重與愛戴。 正如《史記》中所記載的那些能臣賢相,他們憑藉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光輝的印記。李賢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調和鼎鼐的真正意義,成爲了後世傳頌的典範。他的故事也提醒着我們,在面對複雜的局面和矛盾時,我們需要有足夠的智慧和耐心去調和各方,尋求最佳的解決方案,以實現共同的發展和進步。

調和鼎鼐-成語圖片

調和鼎鼐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