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馬牛不相及

成語拼音

fēng mǎ niú bù xiāng jí

風馬牛不相及成語解釋

風:走失;及:到。本指齊楚相去很遠,即使馬牛走失,也不會跑到對方境內。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典故出處

《左傳·僖公四年》:“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齊桓公任用管仲做丞相,在管仲的治理下,國力強大。楚國不向齊國朝貢,齊桓公就派兵攻打楚國,楚國使臣說:“你們齊國與楚國一南一北,相距很遠,風馬牛不相及,爲何要發動戰爭呢?”經談判,楚國與齊國修好。

成語造句

這兩件事情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沒有任何關聯。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經常發生紛爭和聯盟。齊國是當時的一個強大諸侯國,而楚國則在南方崛起,勢力也不容小覷。 有一次,齊桓公想要攻打蔡國,蔡國自然難以抵擋齊國的強大兵力,很快就被攻破。齊桓公的軍隊士氣正盛,齊桓公便想趁此機會繼續揮師南下,去攻打楚國。 楚國的國君得知了這個消息,十分震驚和疑惑,因爲楚國與齊國相隔甚遠,彼此之間也沒有什麼直接的衝突和利益糾葛。於是,楚國便派遣使者前往齊軍營地,詢問齊桓公爲何要攻打楚國。 使者見到齊桓公後,直接發問:“齊國在北方,楚國在南方,兩國相隔甚遠,就好像馬和牛即使走失了,也不會跑到對方的境內。我們楚國到底哪裏得罪了齊國,以至於您要率領大軍前來攻打我們呢?”齊桓公被使者這麼一問,也有些語塞,但他還是強詞奪理地說:“楚國沒有按時向周天子進貢包茅,導致周天子祭祀時都無法使用,所以我要替周天子來懲罰你們。” 使者聽後,不卑不亢地回答道:“這確實是我們楚國的疏忽,我們一定會盡快補上貢品。但這並不是您攻打我們的主要原因吧。”齊桓公見使者如此聰慧,也不好再繼續糾纏這個理由,便又找了其他一些藉口,但都顯得有些牽強。 最終,齊國和楚國經過一番談判和協商,雙方都意識到戰爭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於是決定罷兵言和。這場因爲齊桓公一時興起而引發的戰爭,在楚國使者的智慧應對下,最終避免了大規模的衝突和流血。 “風馬牛不相及”這個成語便由此而來,它用來形容兩件事物之間毫無關聯或關係十分疏遠。就像齊國和楚國最初的情況一樣,彼此相隔甚遠,本不應有直接的衝突,但卻因爲各種複雜的因素而產生了聯繫。這個成語也提醒着人們,在看待問題和處理事情時,要全面考慮各種因素,不要輕易地將毫無關聯的事情混爲一談,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和誤解。

風馬牛不相及-成語圖片

風馬牛不相及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