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成語拼音

fēng shēng hè lì,cǎo mù jiē bīng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成語解釋

唳:鳥鳴。聽到風聲和鶴叫聲,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

典故出處

《晉書·謝玄傳》:“聞風聲鶴唳,皆以爲王師已至。”

成語典故

東晉時期,前秦國王苻堅企圖消滅東晉,東晉宰相謝安派謝石爲征討大都督,分兵三路夾擊秦軍。苻堅登上壽陽城,看見晉君陣容整齊有些畏懼。晉軍用計圍攻苻堅的秦軍,秦軍大敗,在潰逃中聽到風聲或鶴叫聲,看到草木陰影,都以爲是追兵。

成語造句

戰場上敵軍被打得丟盔棄甲,狼狽逃竄,真可謂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成語故事

在西晉末年,政治腐敗,社會動盪不安。此時,北方的少數民族紛紛崛起,建立了各自的政權。其中,前秦的苻堅逐漸統一了北方的大部分地區,勢力日益強大。 苻堅野心勃勃,妄圖一舉消滅東晉,統一全國。他不顧羣臣的反對,執意率領大軍南下攻打東晉。東晉則派出了以謝玄爲首的軍隊進行抵抗。 苻堅的軍隊數量衆多,一開始氣勢洶洶,東晉軍隊面臨着巨大的壓力。然而,在淝水之戰中,東晉軍隊採取了巧妙的戰術,成功地擊敗了苻堅的大軍。 前秦軍隊在戰敗後,陷入了極度的混亂和恐慌之中。士兵們在逃亡的過程中,風聲鶴唳,只要聽到一點風吹草動,就以爲是東晉軍隊追來了,嚇得驚慌失措。他們看到路邊的草木,也誤以爲是東晉的士兵,心中充滿了恐懼。 據《晉書·苻堅載記》記載:“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這便是“草木皆兵”的由來。 這場戰役的失敗,使得前秦元氣大傷,再也無力維持其龐大的統治。苻堅本人也在不久後被殺,前秦政權迅速瓦解。而東晉則藉此機會鞏固了自己的統治,保持了江南地區的穩定。 淝水之戰成爲了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之一,也讓“風聲鶴唳”和“草木皆兵”這兩個成語流傳千古。它們生動地描繪了人們在極度恐懼和驚慌時的狀態,提醒着人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要保持冷靜和理智,不要被無端的恐懼所左右。同時,這也告訴我們,戰爭的勝負往往不僅僅取決於兵力的多寡,更取決於戰略、戰術以及士兵的心理素質等諸多因素。歷史的車輪不斷前行,而這些成語所蘊含的深刻道理,依然值得我們銘記和反思。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成語圖片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