棟折榱壞
成語拼音
- dòng shé cuī huài
棟折榱壞成語解釋
- 猶棟折榱崩。比喻傾覆。
典故出處
- 康有爲等《上清帝第二書》舉人等棟折榱壞,同受傾壓,故不避斧鉞之誅,犯冒越之罪,統籌大局,爲我皇上陳上。”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房屋年久失修,已經搖搖欲墜,彷彿隨時都會棟折榱壞。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國家名爲衛國。衛國曾經有一段動盪不安的歲月。
當時衛國的國君昏庸無道,不恤國事,致使國家政治腐敗,民不聊生。國內的貴族們爲了爭奪權力和利益,相互爭鬥,整個國家陷入了混亂之中。
在這種情況下,衛國的朝堂就如同那搖搖欲墜的大廈。一些有識之士看到國家的危機,心急如焚,多次進諫國君,希望他能迷途知返,重振國威。然而,國君卻充耳不聞,依舊我行我素。
衛國的政治局勢越來越糟糕,就像那原本堅固的棟樑開始出現裂痕,椽子也逐漸損壞。周邊的諸侯國看到衛國的虛弱,紛紛蠢蠢欲動,試圖侵犯衛國的領土。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對未來充滿了恐懼和迷茫。
終於,在內部的紛爭和外部的壓力之下,衛國這座曾經輝煌的大廈開始傾斜。國家的統治秩序幾乎崩潰,社會陷入了極度的混亂。許多百姓背井離鄉,逃離這個曾經的家園。
一些忠誠的臣子們不甘心看着衛國就此沉淪,他們挺身而出,試圖力挽狂瀾。他們四處奔走,呼籲各方力量團結起來,共同拯救衛國。經過漫長而艱難的努力,衛國終於慢慢開始恢復生機。
這個故事深刻地體現了“棟折榱壞”這個成語所蘊含的意義。它警示着人們,一個國家、一個組織,乃至一個家庭,如果內部不和諧,不注重自身的建設和發展,就如同那棟樑和椽子損壞的房屋一樣,隨時可能面臨崩塌的危險。我們應當從歷史中吸取教訓,時刻保持警醒,注重團結和穩定,只有這樣,才能避免重蹈覆轍,讓我們的社會、國家更加繁榮昌盛。正如《左傳》中所記載的諸多興衰故事一樣,以史爲鑑,可以知興替,讓我們銘記這段歷史,珍惜當下,努力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棟折榱壞-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