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揚跋扈
成語拼音
- fēi yáng bá hù
飛揚跋扈成語解釋
- 飛揚:放縱;跋扈:蠻橫。原指意態狂豪,不愛約束。現多形容驕橫放肆,目中無人。
典故出處
- 《北史·齊高祖紀》:“景專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飛揚跋扈志。”
成語典故
- 南北朝時期,北魏定州刺史投靠高歡,高歡死後,他又率兵歸降南朝梁武帝蕭衍。不久發動了叛亂,攻陷梁都建康,改國號漢。他每次出兵作戰均要屠城,下令不許兩人以上交談,搞得民怨沸騰。湘東王蕭鐸出兵擊敗侯景,殺了這個飛揚跋扈的人。
成語造句
- 他自從有了一點權力後就變得飛揚跋扈,完全不把別人放在眼裏。
成語故事
- 在南北朝時期,有一個人叫侯景,他的行爲可謂是令人咋舌。
侯景本是東魏的將領,但他野心勃勃,不甘屈居人下。當時東魏和西魏爭鬥不斷,侯景見局勢混亂,便心生異心。他瞅準時機,帶着自己的軍隊投靠了南梁。梁武帝蕭衍以爲得了一員大將,滿心歡喜地接納了他。
起初,侯景還算安分,但隨着時間的推移,他的跋扈本性逐漸顯露出來。他利用南梁內部的矛盾,不斷擴充自己的勢力,全然不把朝廷的律法和規矩放在眼裏。
侯景開始在自己的轄區內作威作福,隨意欺壓百姓,掠奪財物。他的行爲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但他卻不以爲意,依舊我行我素。
有一次,侯景爲了爭奪權力,竟然公然違抗朝廷的命令,私自出兵攻打其他地區。朝廷派使者前來質問,侯景不僅不認錯,反而當着使者的面辱罵朝廷官員,其飛揚跋扈的行徑令人髮指。
梁武帝見侯景如此囂張,想要制裁他,但此時侯景的勢力已經不容小覷。侯景得知梁武帝的意圖後,索性起兵造反,一路勢如破竹,直逼梁朝的都城。
在侯景的肆虐下,南梁陷入了一片混亂和災難之中。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侯景的行爲引起了衆怒,但他卻憑藉着自己的武力繼續爲非作歹。
最終,侯景雖然短暫地佔據了梁朝,但他的飛揚跋扈也爲他招來了禍端。他的行爲遭到了其他勢力的聯合抵制,在各方的圍攻下,侯景最終走向了滅亡。
侯景的故事成爲了歷史上一個典型的反面教材,他的飛揚跋扈不僅給自己帶來了毀滅,也給百姓帶來了巨大的痛苦。這個故事也讓後人明白了,無論一個人擁有多大的權力和財富,都不能肆意妄爲,否則必將自食惡果。正如《後漢書·梁冀傳》中所記載的:“帝少而聰慧,知冀驕橫,嘗朝羣臣,目冀曰:‘此跋扈將軍也。’”侯景的行爲與梁冀何其相似,他們都因自己的跋扈而落得個悲慘的結局。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我們應當從這些故事中汲取教訓,時刻保持謙遜和自律,以避免重蹈覆轍。
飛揚跋扈-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