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

成語拼音

bù qiú shèn jiě

不求甚解成語解釋

甚:很,極。只求知道個大概,不求徹底瞭解。常指學習或研究不認真、不深入。

典故出處

晉·陶潛《五柳先生傳》:“不慕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欣然忘食。”

成語典故

陶淵明十八歲那年爲自己寫了一篇文章,取名《五柳先生傳》。陶淵明文章的開頭是這樣的:先生不知道是哪裏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他的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因而就以“五柳”作爲自己的號了。先生喜愛閒靜,不多說話,也不羨慕榮華利祿。很喜歡讀書,似對所讀的書不執着於字句的解釋;每當對書中的意義有一些體會的時候,便高興得忘了喫飯。生性愛喝酒,可是因爲家裏貧窮,不能常得到酒喝。親戚朋友知道我這個情況,所以時常備了酒邀我去喝。而我呢,到那裏去總是把他們備的酒喝光。

成語造句

讀書的時候切不可一味追求速度而不求甚解,應該認真領會書中的知識和內涵。

成語故事

在東晉時期,有一個名叫陶淵明的人。他自幼聰穎好學,博覽羣書,對知識有着濃厚的興趣。 陶淵明年輕時曾懷有遠大的抱負,渴望在仕途上有所作爲,爲國家和百姓做出貢獻。然而,當時的官場黑暗腐敗,充滿了爾虞我詐和勾心鬥角,這讓他感到無比失望和厭惡。最終,他毅然決然地辭去官職,迴歸田園,過起了自給自足的生活。 回到家鄉後,陶淵明沉浸在田園生活的寧靜與美好之中。他每日除了勞作,便是讀書。他讀書的方式與衆不同,他並不追求對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要理解得十分透徹,而是注重領會書籍的精神實質和總體韻味。 有一次,他的一位朋友前來拜訪,看到他隨意地翻閱書籍,便好奇地問道:“你這樣讀書,難道能真正理解書中的深意嗎?”陶淵明微微一笑,回答道:“我讀書只是爲了尋求內心的愉悅和啓迪,不必拘泥於字句的解釋。就如同欣賞自然美景,我們只需感受其整體的美妙,而不必逐一去分析每一片樹葉和每一塊石頭。” 他的這種讀書態度,逐漸被人們所知曉。雖然有些人並不理解他這種不求甚解的方式,但也有許多人被他的灑脫和隨性所感染。 正如《五柳先生傳》中所記載的:“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陶淵明用他獨特的方式,詮釋了對知識和生活的熱愛。他不求甚解的讀書方法,其實是一種對知識的豁達態度,是一種超越了表面的追求,更注重內心感悟和精神昇華的方式。 在歷史的長河中,陶淵明不求甚解的讀書精神成爲了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它提醒着後人,在追求知識的道路上,不必過於死板和僵化,可以以更加自由和靈活的方式去領略知識的魅力。我們可以從更宏觀的角度去理解事物,不必糾結於細枝末節,從而獲得更加豐富和深刻的體驗。不求甚解,並非是對知識的不尊重,而是一種別樣的智慧和境界。它讓我們能夠在快節奏的生活中,依然保持對知識的熱愛和追求,用一種更加從容和自在的方式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不求甚解-成語圖片

不求甚解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