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治之症
成語拼音
- bù zhì zhī zhèng
不治之症成語解釋
- 醫治不好的病。也比喻無法挽救的禍患。
典故出處
-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十:“太醫診了診脈,說道:‘……此乃不治之症。’”
成語典故
- 劉德夫妻是宣德年間天津河西務鎮人,在運河邊開了個小酒店,老兩口六十多歲了,膝下無子。一日,寒天大雪,一個叫方勇的老軍士帶着十二歲的兒子方申回山東老家,來店裏躲避風雪。劉公不嫌棄他們窮,用酒肉款待他們,還挽留他們過夜,說:“四海之內都是兄弟。”方勇受了風寒,半夜發作起來。劉公夫婦又是端湯、又是加被。一早劉公冒雪請來醫生。此時方勇已是不醒人世,醫生診了脈,說:“這叫‘雙感傷寒’,是不治之症,只有七日了。”劉公夫妻把店中生意歇了,全力照料方勇。幾天後方勇死了,劉公夫婦將方勇葬在自家祖墳裏,將無依無靠的方申收爲義子,改名劉方。劉方辛勤幫家、奉侍義父母,家業漸漸興隆。大家都說這是陰德報應。 幾年後,義父母患病,劉方衣不解帶服侍。義父母相繼亡故,劉方將他們葬了,又回山東遷來將自己母親的墓,兩家合葬在一處,自己守着酒店安心過活。
成語造句
- 他被診斷出患了一種極爲罕見的疾病,幾乎等同於不治之症,這讓整個家庭陷入了巨大的悲痛和絕望之中。
成語故事
- 在古代,有一個繁華的國度,名叫安國。在安國的都城,生活着一位名叫李華的年輕人。
李華家境殷實,生活無憂無慮。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打破了他平靜的生活。有一段時間,李華總是感到身體不適,時常疲憊不堪,還伴有咳嗽等症狀。他起初並未在意,以爲只是普通的勞累所致。但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些症狀不僅沒有減輕,反而愈發嚴重。
他的家人十分擔憂,四處爲他尋找名醫。經過多位醫生的診治,卻始終無法確定病因,更無法找到有效的治療方法。李華的身體每況愈下,他開始變得消瘦、虛弱。
終於,他們找到了一位醫術高明且經驗豐富的老醫者。老醫者經過仔細的診斷和思索後,面色凝重地對李華及其家人說道:“此乃不治之症啊,我也無能爲力。”聽到這話,李華和他的家人猶如遭受晴天霹靂,陷入了深深的絕望之中。
李華不甘心就這樣等待死亡,他開始四處打聽各種可能的治療方法和偏方。他甚至不惜長途跋涉,去拜訪一些傳說中的神醫。然而,無論他如何努力,病情依然沒有絲毫好轉的跡象。
在這艱難的時刻,李華的一位好友前來探望他。這位好友看着李華憔悴的面容,心中滿是悲痛。他對李華說:“雖然這病被視爲不治之症,但你不能放棄希望。人生充滿了變數,也許會有奇蹟發生。”李華聽了好友的話,心中燃起了一絲希望。
於是,李華不再僅僅專注於尋找治療方法,而是開始調整自己的心態,珍惜每一天的時光。他儘量讓自己過得開心、充實,與家人和朋友共度美好時光。
然而,命運終究是殘酷的,李華的病情不斷惡化。儘管他一直保持着樂觀的心態,但身體的衰竭卻無法阻擋。最終,李華還是離開了人世。
這個故事讓我們明白,面對所謂的不治之症,人們可能會感到無助和絕望。但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也不能放棄希望和對生活的熱愛。就如同歷史上那些面對絕症卻依然頑強抗爭的人們,他們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銘記和敬仰。同時,也提醒我們要珍惜健康,在擁有的時候懂得呵護,不要等到失去了才追悔莫及。
不治之症-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