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言數窮

成語拼音

duō yán shuò qióng

多言數窮成語解釋

言多必失,必有理屈之時。

典故出處

《老子》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複雜的人際交往中,若是毫無分寸地滔滔不絕,最終可能會陷入多言數窮的尷尬境地。

成語故事

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其國王非常喜歡聽大臣們的諫言。他認爲廣納羣言可以幫助國家更好地發展。 在這個國家裏,有一位大臣叫張華。張華十分有才華,也很有抱負,他總是積極地向國王進言獻策。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張華髮現自己的諫言越來越不被重視,國王似乎對他的話漸漸失去了耐心。 有一次,國家面臨一個重大決策,關於是否要與鄰國發動戰爭。張華經過深思熟慮後,認爲戰爭帶來的只有破壞和災難,便在朝堂上極力勸阻國王不要輕易發動戰爭。他詳細地闡述了戰爭的弊端和可能帶來的後果,言辭懇切。 可是,其他一些大臣卻有着不同的看法,他們紛紛站出來發表自己的觀點,支持發動戰爭,認爲這樣可以擴大國家的領土和影響力。國王在衆多不同的聲音中開始猶豫不決。 張華見此情景,更加着急地繼續進言,試圖說服國王改變主意。然而,他說得越多,國王反而越覺得煩躁。最終,國王不耐煩地對張華說:“你不要再多言了,你的話讓我感到困惑和疲憊。” 就這樣,張華因爲過多地進言,反而讓自己陷入了困境。他意識到,自己雖然一心爲了國家,但有時候話說得太多,反而可能起到反作用。 這正應了那句“多言數窮”。就如同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講:“多言數窮,不如守中。”意思是,人說的話太多,往往會使自己陷入困窘,倒不如保持內心的平靜和篤定。 張華的經歷也讓其他大臣們明白了一個道理,在向國王進言時要把握好度,不能一味地多說,而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時機和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否則,就如同張華一樣,儘管有着良好的初衷,但卻因爲多言而讓自己的處境變得艱難。 從那以後,這個國家的大臣們在進言時都更加謹慎和明智,他們學會了在適當的時候說適當的話,以更好地爲國家和國王出謀劃策。而張華也從這次經歷中吸取了教訓,他開始調整自己的表達方式,不再一味地追求多言,而是更加註重言簡意賅和切中要害。這樣,他的建議也更容易被國王所接受,他也重新贏得了國王的信任和尊重。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生活中,我們也要懂得“多言數窮”的道理。說話要有分寸,不可過於囉嗦和冗長,以免讓別人厭煩。要學會用簡潔明瞭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這樣才能更好地與人溝通和交流,也更能得到他人的認可和尊重。

多言數窮-成語圖片

多言數窮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