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聰目明
成語拼音
- ěr cōng mù míng
耳聰目明成語解釋
- 聰聽覺靈敏;明眼力敏銳。聽得清楚,看得明白。形容頭腦清楚,眼光敏銳。
典故出處
- 《周易·鼎》巽而,耳目聰明,柔進而上行。”
成語典故
- 此時服了朱草,只覺耳聰目明,誰知回想幼年所讀經書,不但絲毫不忘,就是平時所作詩文,也都如在目前。★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回
成語造句
- 想要在複雜的環境中做出正確的決策,就必須保持頭腦清醒,像那些耳聰目明的智者一樣,敏銳地捕捉到各種信息。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叫衛國。衛國的君主有一個兒子,名叫衛鞅。
衛鞅從小就聰慧過人,對周圍的事物有着敏銳的洞察力。他勤奮好學,廣泛涉獵各種知識,無論是治國之道、兵法謀略,還是天文地理、人文歷史,他都能深入研究並理解透徹。
隨着年齡的增長,衛鞅開始展現出非凡的才能。他能夠通過細微的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並且有着清晰的分析和判斷能力。在處理國家事務時,他總能迅速而準確地找到問題的關鍵所在,並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
有一次,衛國與鄰國發生了邊界衝突。雙方僵持不下,局面十分緊張。衛國的大臣們紛紛獻策,但都未能找到一個妥善的解決辦法。這時,衛鞅站了出來,他經過仔細觀察和思考,提出了一個巧妙的策略。他根據對鄰國情況的瞭解,以及對雙方形勢的準確判斷,建議採取迂迴戰術,避開對方的鋒芒,從側面進行攻擊。
國王採納了衛鞅的建議,果然取得了顯著的效果。衛國成功地化解了這場危機,並且在之後的一段時間裏,國家的實力和地位都得到了提升。
衛鞅的出色表現引起了其他國家的注意,鄰國的君主紛紛派遣使者前來邀請他,希望他能爲自己的國家效力。但是,衛鞅心中有着自己的理想和抱負,他希望能夠爲自己的祖國做出更大的貢獻。
在衛鞅的輔佐下,衛國日益繁榮昌盛。他的聲名遠播,人們都稱讚他耳聰目明,能夠洞察一切。他的智慧和才能成爲了衛國的寶貴財富,也爲他自己贏得了崇高的聲譽。
衛鞅的故事被人們傳頌了很久很久,他的事蹟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人們從他的身上學到了,只有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和清晰的思維能力,才能在複雜的世界中立足,才能爲國家和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而“耳聰目明”這個成語,也因爲衛鞅的故事,被賦予了更深的含義。它不僅僅是形容一個人的聽力和視力好,更是象徵着一個人的智慧和才能,代表着能夠敏銳地捕捉到信息,準確地進行分析和判斷,從而做出正確決策的能力。這個成語也一直流傳至今,提醒着人們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質,以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耳聰目明-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