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棠之請
成語拼音
- fā táng zhī qǐng
發棠之請成語解釋
- 發發放;棠齊國地名,積穀之處;請請求。原指孟軻勸請齊王發放棠邑糧食賑濟饑民◇指請示賑濟。
典故出處
- 《孟子·盡心下》齊飢,陳瑧曰‘國人皆以夫子將復爲發棠。’”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爲了幫助受災羣衆重建家園,他勇敢地向相關部門提出了支援的請求,這無異於發棠之請。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面臨着嚴重的饑荒。百姓們生活困苦,餓殍遍野,國家陷入了巨大的危機之中。
當時,有一位名叫晏子的賢臣,他心懷百姓,憂國憂民。晏子看到百姓們的慘狀,心急如焚,決定向國君進言,請求發放國家糧倉中的糧食來救濟災民。
晏子深知這件事情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他精心準備,鼓起勇氣向國君闡述了百姓所面臨的困境以及發放糧食的必要性。國君聽後,陷入了沉思。
在這個關鍵時刻,晏子據理力爭,引用了歷史上許多因爲及時救濟百姓而使國家穩定繁榮的事例。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最終國君被他的真誠和智慧所打動,同意了他的“發棠之請”,下令打開國家的糧倉,將糧食發放給受災的百姓。
百姓們得到了救命的糧食,對晏子和國君充滿了感激之情。他們振作起來,努力恢復生產,國家也逐漸從饑荒的陰影中走了出來。
晏子的這一舉措,不僅挽救了無數百姓的生命,也爲國家的穩定和發展奠定了基礎。他的智慧和勇氣成爲了人們口中的佳話,被後世所傳頌。
這個故事充分展現了“發棠之請”這個成語所蘊含的意義,即請求發放糧倉以賑濟災民。它也讓我們明白,在面對困難和危機時,有識之士的挺身而出和據理力爭是多麼的重要。同時,也提醒着統治者們要時刻關注百姓的疾苦,及時採取措施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只有這樣,國家才能長治久安,繁榮昌盛。我們應該從這個故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生活中勇於擔當,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發棠之請-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