髮上指冠

成語拼音

fā shàng zhǐ guàn

髮上指冠成語解釋

毛髮豎起貌。形容極度憤怒。

典故出處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面對敵人的殘暴行徑,他怒不可遏,髮上指冠,恨不得立刻衝上前去與之拼命。

成語故事

在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紛爭不斷,局勢動盪不安。 有一個名叫藺相如的人,他憑藉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在趙國嶄露頭角。當時,趙國得到了一塊珍貴的和氏璧,秦國聽聞後,便提出要用十五座城池來交換和氏璧。趙王深知秦國的虎狼之心,擔心秦國出爾反爾,但又懼怕秦國的強大勢力,左右爲難。藺相如挺身而出,自願帶着和氏璧前往秦國交涉。 藺相如到了秦國,秦王在朝堂上召見了他。秦王看到和氏璧後,愛不釋手,絕口不提城池交換之事。藺相如看出秦王並無誠意,便心生一計,謊稱和氏璧上有瑕疵,要指給秦王看。秦王將和氏璧遞給藺相如,藺相如拿到和氏璧後,立刻退後幾步,倚靠着一根柱子站立。他怒目圓睜,對着秦王大聲斥責道:“大王想要和氏璧,派人送信給趙王。趙王和羣臣商議,都認爲秦國貪婪無信,不可輕信。但趙王考慮到兩國的關係,還是決定讓我帶着和氏璧前來。可大王您卻只顧把玩和氏璧,根本不提城池之事,這分明是欺詐趙國。我藺相如雖然沒什麼本事,但也絕不會讓趙國受此侮辱。如果大王您強行奪取和氏璧,我就和這塊璧一起撞碎在這柱子上!”說完,藺相如做出要撞柱的樣子。 秦王見狀,生怕和氏璧受損,連忙向藺相如道歉,並假意答應會兌現諾言。藺相如深知秦王不可信,於是提出要秦王齋戒五日,舉行隆重的交接儀式,才肯交出和氏璧。秦王無奈,只好答應了他。 藺相如趁着秦王齋戒的這幾日,悄悄派人將和氏璧送回了趙國。五日之後,秦王滿心歡喜地準備接收和氏璧,藺相如卻坦然地告訴秦王和氏璧已經送回趙國。秦王大怒,藺相如卻不卑不亢地說:“大王,您如果真有誠意用十五座城池來交換和氏璧,趙國又怎會不交出和氏璧呢?我這樣做,完全是爲了維護趙國的尊嚴。”秦王雖然憤怒至極,但也知道此時殺了藺相如也無濟於事,反而會和趙國徹底交惡,只好無奈地放藺相如回去。 藺相如回到趙國後,趙王對他的勇敢和機智大加讚賞,封他爲上大夫。藺相如不畏強暴、敢於抗爭的行爲讓趙國百姓對他敬佩不已,而他在面對秦王時的那種怒髮衝冠般的氣勢,也成爲了人們口中的傳奇故事。從此,藺相如的名字便在各國之間流傳開來,他的事蹟也被後世之人銘記和傳頌。

髮上指冠-成語圖片

髮上指冠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