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異黨同

成語拼音

fá yì dǎng tóng

伐異黨同成語解釋

伐討伐,攻擊。指結幫分派,偏向同夥,打擊不同意見的人。

典故出處

《後漢書·黨錮傳序》自武帝以後,崇尚儒學,懷經協術,所在霧會。至有石渠分爭之論,黨同伐異之說。”

成語典故

給事中李成名復劾煥伐異黨同,煥遂稱疾篤,堅不起。★《明史·趙煥傳》

成語造句

在團隊合作中,我們應避免任何形式的偏見和不公,絕不能伐異黨同,而是要以公平公正的態度對待每一個成員。

成語故事

以下是一個關於“伐異黨同”的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王朝,政治局勢複雜多變。朝堂之上,官員們分成了不同的派別。其中有一位權臣名爲李邕,他爲人狡詐,善於權謀。 李邕爲了鞏固自己的勢力,開始大力推行“伐異黨同”之策。他對那些與自己意見不合、立場不同的官員,想盡辦法進行打擊和排擠。他利用各種手段,在皇帝面前進讒言,污衊那些正直的官員,使得他們無端遭受責罰。 有一位名叫張賢的官員,他剛正不阿,一心爲國爲民。他看到李邕的所作所爲,多次直言進諫,指出李邕這種行爲會危害國家的穩定和發展。然而,李邕卻將張賢視爲眼中釘,肉中刺。 李邕勾結其他與他同流合污的官員,捏造罪名,誣陷張賢謀反。皇帝在他們的蠱惑下,竟然相信了這些莫須有的罪名,將張賢打入大牢。張賢在獄中遭受了殘酷的折磨,但他始終堅守自己的信念,不肯屈服。 與此同時,李邕利用自己的勢力,不斷拉攏那些能夠爲他所用的官員,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他們在朝堂上爲所欲爲,排斥異己,使得朝政日益混亂。 然而,正義也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隨着時間的推移,李邕的所作所爲逐漸引起了更多有識之士的不滿和憤慨。一些勇敢的官員開始暗中收集李邕的罪證,準備揭露他的罪行。 終於,在一次重要的朝會上,這些官員挺身而出,將李邕的種種惡行一一揭露。皇帝在確鑿的證據面前,幡然醒悟,意識到自己被李邕所矇蔽。皇帝大怒,下令將李邕革職查辦,並釋放了張賢。 經過這一番波折,朝堂的風氣逐漸得到了扭轉。那些曾經被李邕打壓的正直官員重新得到了重用,國家也逐漸恢復了往日的秩序和穩定。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伐異黨同”的行爲是不可取的。在一個國家或組織中,應該尊重不同的意見和觀點,倡導包容和合作,而不是通過排除異己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真正的和諧與發展。正如《論語》中所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我們應該以史爲鑑,摒棄這種不良的行爲,共同營造一個公平、公正、和諧的社會環境。

伐異黨同-成語圖片

伐異黨同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