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罪吊人

成語拼音

fá zuì diào rén

伐罪吊人成語解釋

討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爲發動戰爭的口號。人”當作民”,因避太宗諱改。同伐罪弔民”。

典故出處

《南史·檀道濟傳》道濟曰‘伐罪吊人,正在今日。’皆釋而遣之。”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那動盪的年代,正義之師出征,旨在伐罪吊人,拯救百姓於水火之中。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國家常年遭受周邊小國的侵擾。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國家的邊境也時常處於動盪不安之中。 這個國家的國王是一位有雄心壯志且心懷百姓的君主,他看到國家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難,決定採取行動來改變這一局面。他召集了國內的賢臣良將,共同商討應對之策。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和謀劃,國王決定發動一場正義的戰爭,去征伐那些不斷侵犯本國的小國,以保護自己的國家和人民。他親自率領大軍出征,一路上士氣高昂。 當他們到達第一個小國時,這個小國的國王驚恐萬分,他深知自己的國家不是對手。然而,這個侵略國的國王卻試圖頑抗到底。我國國王在陣前義正言辭地說道:“我們此次前來,並非是爲了侵略和掠奪,而是爲了伐罪吊人。你們長期侵犯我國邊境,讓我國百姓不得安寧,我們是爲了正義而戰。” 那小國的國王和臣民們聽後,心中有所觸動。他們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意識到自己的過錯。最終,這個小國的國王決定投降,並承諾不再侵犯鄰國。 我國國王率領大軍繼續前進,一路上遇到的其他小國,聽聞了他們正義的目的後,有的選擇主動歸降,有的則在經過一番戰鬥後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放棄抵抗。 就這樣,國王帶領着軍隊順利地完成了這次征伐行動,不僅讓國家的邊境恢復了安寧,也贏得了周邊國家的尊重和敬畏。 在歷史的長河中,這樣的事例並不少見。正義的力量往往能夠戰勝邪惡,而以伐罪吊人爲目的的行動,能夠得到人們的理解和支持。就如同古代的許多明君,他們爲了國家和人民的福祉,勇敢地去對抗那些邪惡勢力,爲天下帶來和平與安寧。 正如《尚書》中所記載的那些聖明的君主,他們以天下蒼生爲念,秉持着正義和公平,去討伐那些有罪之人,拯救受苦的百姓。而這個國家的國王,也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伐罪吊人的真正意義,成爲了百姓心目中的英雄和偉大的君主。他的事蹟被人們傳頌千古,成爲了後世學習的榜樣。

伐罪吊人-成語圖片

伐罪吊人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