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文縟節

成語拼音

fán wén rù jié

繁文縟節成語解釋

文規定、儀式;縟繁多;節禮節。過分繁瑣的儀式或禮節。也比喻其他繁瑣多餘的事項。

典故出處

宋·蘇軾《上圓丘合祭六儀》儀者必又曰省去繁文末節,則一歲可以再郊。”

成語典故

不知道南宋比現今如何,但對外敵,卻明明已經稱臣,惟獨在國內特多繁文縟節以及嘮叨的碎話。★魯迅《墳·看鏡有感》

成語造句

在推進項目的過程中,我們要摒棄那些不必要的繁文縟節,提高工作效率。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這個國家的禮儀規範極爲繁瑣複雜。 在這個國家,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日常生活都被各種規矩和禮節所束縛。人們在見面時,需要行特定的禮節,說話的用詞和語氣都有嚴格的規定。舉行一場宴會,從邀請、佈置到用餐的每一個環節,都有着詳盡的禮儀要求,不能有絲毫的差錯。 有一位年輕的官員名叫李明,他生性豁達,對於這些過於繁瑣的禮節感到有些苦惱。有一次,李明被派往鄰國出使。他帶着豐厚的禮物和滿心的誠意前往。然而,在鄰國的宮廷中,他卻因爲不熟悉當地更爲繁雜的繁文縟節而鬧出了一些笑話。鄰國的大臣們對此頗有微詞,認爲他不夠尊重和重視這次外交活動。 李明回國後,深感這些過於複雜的禮節有時會成爲交流和合作的阻礙。他決定向國王進言,希望能夠簡化一些不必要的禮節。然而,他的建議卻遭到了許多大臣的反對。他們認爲這些禮節是國家的傳統和尊嚴的體現,不能輕易更改。 但李明並沒有放棄,他引經據典,列舉了歷史上一些因爲過於注重繁文縟節而導致效率低下、錯失良機的例子。他還指出,在一些緊急情況下,過分拘泥於禮節可能會耽誤大事。最終,國王被他的真誠和見識所打動,決定對一些不必要的禮節進行簡化。 經過改革,國家的風氣逐漸變得更加務實和靈活。人們不再被那些瑣碎的禮節所困擾,能夠更加專注於實際的事務和發展。國家也因此變得更加繁榮昌盛。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雖然禮儀和規範是重要的,但過於繁瑣的繁文縟節有時可能會成爲一種負擔,阻礙人們的行動和發展。我們應該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適時地進行調整和簡化,以適應時代的變化和需求。

繁文縟節-成語圖片

繁文縟節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