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蕩形骸
成語拼音
- fàng dàng xíng hái
放蕩形骸成語解釋
- 行爲放縱,不拘禮節。
典故出處
- 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二折盡着他放蕩形骸,我可也萬千事,不折證。”
成語典故
- 彼放蕩形骸者,安得如此肉鍋子以鋦之哉!★清·和邦額《夜譚隨錄·鋦人》
成語造句
- 他自從經歷了那場重大挫折後,便不再約束自己,整日放蕩形骸,讓身邊的人都十分擔憂。
成語故事
- 在遙遠的魏晉時期,有一個名叫劉伶的人。他身材矮小,容貌平平,但卻有着與衆不同的個性和思想。
劉伶生性豪放不羈,對世俗的規範和禮教毫不在意。他喜歡自由自在地生活,盡情享受人生的樂趣。當時的社會風氣較爲拘謹,人們大多遵循着既定的規矩和禮儀,但劉伶卻宛如一股清流,以他獨特的方式在世間闖蕩。
他常常縱情飲酒,醉臥街頭巷尾,絲毫不顧及他人的眼光。朋友們有時會勸他稍微收斂一些,注意自己的形象,但劉伶卻哈哈一笑,說:“人生短暫,何必爲那些繁文縟節所束縛,我要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
有一次,劉伶在家中又喝得酩酊大醉,然後脫光了衣服,赤條條地在屋中走來走去。這時,恰好有朋友來訪,看到這一幕後十分驚訝,責備他爲何如此放蕩不羈。劉伶卻滿不在乎地說:“我以天地爲棟宇,屋室爲褲衣,諸君何爲入我褲中?”他的這番言論讓朋友既好氣又好笑,卻也不得不佩服他的灑脫和無畏。
劉伶這種放蕩形骸的生活方式,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爭議。有人認爲他是一個狂人,行爲乖張;但也有人欣賞他的率真和自由,覺得他是一個敢於突破常規的人。在歷史的長河中,劉伶以他獨特的形象留了下來,成爲了魏晉時期自由精神的一個代表。
其實,在那個時代,像劉伶這樣的人還有很多。他們不滿於當時社會的種種束縛和壓抑,試圖通過自己的方式去追求自由和真實。他們的行爲或許在當時看來有些驚世駭俗,但卻也爲後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劉伶的故事告訴我們,人生不必過於拘泥於形式和規範,有時候,放下那些外在的束縛,盡情地展現自己的內心世界,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雖然我們不能像劉伶那樣完全放蕩形骸,但我們可以在合理的範圍內,保持一份對自由和真實的追求,讓自己的人生更加豐富多彩。
放蕩形骸-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