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米轉芻
成語拼音
- fēi mǐ zhuǎn chú
飛米轉芻成語解釋
- 指迅速運送糧草。同飛芻輓粟”。
典故出處
- 《新唐書·西域傳上·高昌》今高昌誅滅,威動四夷,然自王師始徵,河西供役,飛米轉芻,十室九匱,五年未可復。”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古代戰爭時期,運輸物資極爲艱難,但爲了保障前線戰士的需求,後方的人們竭盡全力,哪怕是飛米轉芻,也在所不惜。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國度裏,有一個名叫張華的年輕人。
張華生活的地方經常遭受自然災害的侵襲,百姓們的生活苦不堪言。有一年,又遭遇了嚴重的旱災,糧食歉收,人們面臨着飢餓的威脅。張華看到這種情形,心中十分焦急,他決定要爲百姓們做些什麼。
他四處奔走,積極組織大家抗旱救災。他不辭辛勞地尋找水源,帶領人們挖井取水,盡力緩解旱情。同時,他還想法設法地從其他地方調集糧食,以解百姓們的燃眉之急。
在這個過程中,張華展現出了非凡的智慧和毅力。他不斷地思考着如何能夠更加高效地解決問題,如何能讓每一粒糧食都發揮最大的作用。他如同一個不知疲倦的陀螺,日夜忙碌着。
隨着時間的推移,張華的努力逐漸有了成效。旱災的影響慢慢減輕,百姓們也因爲有了糧食而得以生存下來。人們對張華充滿了感激之情,紛紛稱讚他的義舉。
後來,這個國家又遭遇了戰爭。張華毫不猶豫地投身到保家衛國的戰鬥中。他在戰場上英勇無畏,奮勇殺敵,爲國家的安寧立下了赫赫戰功。
張華的事蹟傳遍了整個國家,人們都對他敬佩不已。他的付出和奉獻,就如同飛米轉芻一般,雖然看似微小,但卻在關鍵時刻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給人們帶來了希望和生機。他的故事也被人們傳頌不衰,成爲了激勵後人的典範。
在歷史的長河中,像張華這樣的人還有很多。他們或許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但卻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奉獻,用自己的行動詮釋着責任與擔當。他們的精神如同璀璨的星光,照亮了人們前行的道路,讓我們明白,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力量,只要匯聚起來,也能產生巨大的影響。而“飛米轉芻”這個成語,也正是對這種精神的生動寫照。
飛米轉芻-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