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書走檄
成語拼音
- fēi shū zǒu xí
飛書走檄成語解釋
- 迅速地書寫文件。
典故出處
- 唐·李白《送程劉二侍御兼獨孤判官赴安西幕府》詩繡衣貂裘明積雪,飛書走檄如飄風。”
成語典故
- 論都及政者宗班張,飛書走檄者徵陳琳。★唐·崔祐甫《穆氏四子講藝記》
成語造句
- 在古代戰爭時期,情報傳遞至關重要,各方勢力常常爲了能夠迅速傳遞重要信息而用盡手段,那些身負重任的信使們日夜兼程,猶如帶着使命的飛鳥一般,真正做到了飛書走檄。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烽火歲月中,有一個名爲劉安的年輕人。
劉安生活在一個動盪不安的時期,國家時常面臨着外敵的侵擾和內部的紛爭。他自幼聰慧好學,對兵法和謀略有着濃厚的興趣。
一次,鄰國突然舉兵來犯,邊境告急。朝廷急忙召集衆臣商議對策,然而一時間衆人都拿不出有效的方案。此時,劉安挺身而出,他向朝廷進言,表示自己願意前往邊境瞭解情況,以便制定應對之策。
劉安快馬加鞭趕到邊境,他仔細觀察敵軍的動向和部署,將所看到的一切詳細記錄下來。爲了能儘快將這些重要情報傳遞迴朝廷,劉安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想出了一個獨特的辦法。他找來了幾隻訓練有素的信鴿,將情報寫在輕薄的絹帛上,然後綁在信鴿的腿上放飛。這些信鴿如同閃電一般,迅速朝着京城的方向飛去。
與此同時,劉安還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書信,詳細闡述了自己對局勢的分析和應對建議,他派遣了幾名忠誠可靠的士兵,讓他們火速將書信送回朝廷。
就這樣,通過信鴿和士兵的接力傳遞,朝廷很快就收到了劉安的情報和建議。朝廷根據他的情報迅速做出了部署,調兵遣將,積極備戰。
在這場危機中,劉安的飛書走檄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的行動如同及時雨一般,爲朝廷爭取了寶貴的時間,也爲國家的安定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後來,劉安的事蹟被人們傳頌開來,他的智慧和勇氣成爲了人們心目中的楷模。而“飛書走檄”這個成語也由此流傳下來,用來形容緊急傳遞文書的行爲。在歷史的長河中,每當國家面臨緊急情況或重要事件時,人們總會想起劉安的故事,激勵着後人在關鍵時刻要勇敢地站出來,運用智慧和力量爲國家和人民排憂解難。這個成語見證了無數人的勇敢和擔當,成爲了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之一。
飛書走檄-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