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霜六月

成語拼音

fēi shuāng liù yuè

飛霜六月成語解釋

舊時比喻有冤獄。

典故出處

唐·張說《獄箴》匹夫結憤,六月飛霜。”

成語典故

你道是暑氣暄,不是那下雪天,豈不聞飛霜六月因鄒衍。★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三折

成語造句

在那複雜的案件調查中,竟出現了種種匪夷所思的狀況,真可謂飛霜六月,令人難以置信。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鄒衍的人。他生活在燕國,是一位非常有才華和智慧的學者。 鄒衍對天地萬物的規律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研究。當時的燕國,政治局勢複雜多變,宮廷中也充滿了各種爭鬥和權謀。 有一次,鄒衍因爲一些正直的言論得罪了燕王身邊的奸臣。這些奸臣們心懷叵測,他們害怕鄒衍的智慧和影響力會威脅到他們的地位,於是便捏造罪名,在燕王面前誣陷鄒衍。燕王聽信了奸臣的讒言,竟然下令將鄒衍囚禁起來。 鄒衍無故蒙冤,心中悲憤不已。然而,他卻無法爲自己辯解,只能在獄中忍受着不公正的待遇。 說來也巧,就在鄒衍被囚禁的那段時間裏,本來炎熱的六月,天空中竟然突然飄起了紛紛揚揚的雪花。百姓們都感到十分驚訝和困惑,他們從未見過六月飛雪的奇景。 一些有識之士紛紛議論道:“這六月飛雪定是有極大的冤情啊!鄒衍先生無端被囚,定是上天也爲他鳴不平。” 這件事傳到了燕王的耳中,燕王也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他意識到鄒衍可能是被冤枉的,於是派人重新調查此事。最終,真相大白,燕王懊悔不已,立刻釋放了鄒衍。 “飛霜六月”這個成語便由此而來,它形容有冤獄或冤情。就如同鄒衍的遭遇,明明正直忠誠卻遭人陷害,以至於出現了違背常理的六月飛雪的現象。這個成語也提醒着人們,要保持公正和明辨是非,不要輕易聽信讒言,以免造成無辜之人蒙冤。在歷史的長河中,類似的冤案時有發生,而“飛霜六月”則成爲了人們對冤屈的一種象徵和表達,讓人們銘記着要追求公平正義,不讓冤案再次發生。同時,它也讓我們看到了古人對天地自然與人間正義之間關聯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飛霜六月-成語圖片

飛霜六月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