槁木死灰
成語拼音
- gǎo mù sǐ huī
槁木死灰成語解釋
- 枯乾的樹木和火滅後的冷灰。比喻心情極端消沉,對一切事情無動於衷。
典故出處
- 《莊子·齊物論》:“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成語典故
- 大觀園內只有李紈一個寡婦,她原是賈珠的老婆,賈珠死後,她與五歲的兒子賈蘭相依爲命。她出身金陵名宦家庭,知書達理,她青春喪偶後,雖處於膏粱錦繡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對外界一概不問不聞,就知道侍親養子,是一個賢妻良母。
成語造句
- 經歷了那場重大的挫折後,他彷彿變成了槁木死灰一般,對生活失去了熱情和希望。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叫莊周的人,他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莊周一生都追求着精神的自由和超脫。有一次,莊周的妻子不幸去世了,他的朋友們紛紛前來弔唁。當他們看到莊周時,卻發現他正坐在那裏,敲打着瓦盆唱歌,絲毫沒有悲傷的樣子。朋友們十分不解,紛紛指責他說:“你的妻子和你相伴多年,如今她去世了,你怎麼能這樣無情無義呢?”
莊周聽了朋友們的話,緩緩地說:“人本來就沒有生命,沒有形體,甚至沒有氣息。後來在自然的變化中,才漸漸地有了氣息,有了形體,有了生命。如今我的妻子又回到了自然之中,就如同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一樣自然。我又何必悲傷呢?如果我一味地痛哭流涕,那纔是不通達生命的道理。”
莊周的這種態度,在很多人看來就如同槁木死灰一般。他看似對世間的一切都漠不關心,沒有喜怒哀樂,沒有愛恨情仇。但實際上,他是超越了世俗的情感和觀念,達到了一種更高層次的境界。
在道家的思想中,認爲人應該順應自然,不被外界的事物所左右,保持內心的平靜和安寧。莊周用自己的行爲和思想詮釋了這種理念。他不被世俗的功名利祿所迷惑,不被生死離別所困擾,就像那槁木死灰一樣,不爲外界所動。
後來,人們就用“槁木死灰”這個成語來形容心情極度低落,意志消沉,對一切都毫無興趣的狀態。然而,從莊周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槁木死灰也可以是一種超脫的境界,一種對世俗的超越和對內心自由的追求。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我們或許也可以從莊周的思想中汲取一些智慧,學會在喧囂中保持一份寧靜,在困境中堅守一份超脫。儘管我們不一定能達到莊周那樣的境界,但至少可以嘗試着讓自己的心靈更加從容和淡定,不被外界的紛紛擾擾所輕易影響。
正如《莊子·齊物論》中所說:“形如槁木,心如死灰。”這不僅僅是一種對消極狀態的描述,更是一種對內心平靜和超脫的追求。當我們能夠以槁木死灰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和變化時,或許我們就能更加從容地應對,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一份寧靜與和諧。
槁木死灰-成語圖片